原标题:安徽省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

  在江淮大地广袤的田野上,活跃着一支科技特派员队伍,他们走村入户,宣讲惠民政策,指导春耕秋收、提供咨询帮助;他们不仅有“泥土气”,还有“科技范”,为农民带去新技术、新品种,教会农民种植养殖的新方法,更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征程中的“传经者”。

  腊月时分,阜阳市颍泉区闻集镇草莓产业发展基地里的大棚草莓到了成熟季,一颗颗红彤彤的草莓香气诱人、鲜嫩欲滴。2009年起,科技部“三区”科技特派员,阜阳师范大学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兰伟便在这片土地上躬体力行,奔波于一个又一个大棚,查看草莓的生长情况;倾囊相授,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推广给生产一线的农民,被农民兄弟亲切地称为“泥腿教授”。

  兰伟带领团队围绕“小草莓,大产业”开展技术攻关,系统开展了草莓“早、密、简”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使本地草莓品种由1个提高到10个,春节前产量提高20%-30%,研究成果累计推广9.16万亩,农民累计增收2.1亿元。

  阜阳市颍泉区草莓种植面积从不足2000亩扩大到26000亩,平均亩产效益从当初的0.8万元,提升到3万余元,种植技术从隔年不能重茬到五年不换棚,从草莓小镇到打造“地方品牌”……阜阳市颍泉区草莓协会会长、阜阳市草莓产业带头人、阜阳市颍泉区火营果蔬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张殿兴说:“以前我们基础薄弱,技术力量不足,兰伟教授提供了技术支持,带着我们一起培育草莓新品种,这才有了当前的发展态势。”如今,安徽省内已经形成了“南有长丰,北有颍泉”的草莓生产格局,小小的草莓为当地农民奏响了致富曲。

  人才是第一资源。为了把“第一资源”导入农业农村,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这些年来,安徽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这三年,省级累计选认科技特派员1440人次,全年在一线开展服务的科技特派员超过6000人次。

  在安徽省金寨县,科技特派员杜方平默默奉献16年,推广食药用菌种植技术,在贫瘠的土地上种出“金疙瘩”;安徽农业大学宛晓春团队推动了黄茶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夏秋茶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造血”;经过十多年努力,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黄精产业特派员团队让黄精产业成为安徽践行“两山理念”的一张靓丽名片……活跃在我省基层一线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架通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桥梁,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助力我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结出累累硕果。

  “这三年全省科技特派员累计推广新技术、新产品5380余项,直接服务农户14.2万多户,领办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600多个,促进了黄大茶、山核桃、酥梨、油茶、小龙虾、河蟹等特色种养业发展。全省选认3070名科技特派员,实现了3000个脱贫村科技帮扶全覆盖,直接帮扶脱贫户达到4.2万余户。同时在实践中凝练推广了‘高校院所+龙头企业+科技特派员+农户’‘科技特派员+企业+基地+农户’等一系列产业发展模式,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周广亮说,科技特派员制度展现出强劲生命力,已经从“星星之火”,发展成为开遍江淮大地的“创新之花”。

  “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计划。每年选认一批省级科技特派员,支持各地加大本级科技特派员选认力度,引导各类科技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力争2022年实现32个脱贫县(市、区)、2023年实现68个大别山等革命老区县(市、区)、2025年实现全省科技特派员服务行政村工作全覆盖。

  健全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省级创新型县市建设,并组建一批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引导科技特派员围绕乡村振兴在县域开展组团服务。依托农业科技园区,发挥科技特派员纽带作用,强化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共享增值收益。

  同时,加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力度。引导和鼓励科技特派员开展农业全产业链服务,支持领办创办协办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企业,与服务对象结成“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利益共同体。并建设覆盖省市县的科技特派员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科技特派员专题培训,提升基层管理和服务能力,着力形成“基层提出需求、市县主动认领、省里统筹安排”的“订单式”需求、“菜单式”供给服务模式。

  未来,我省科技特派员将承担更加重要的使命,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来源: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 曹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