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2年合肥蜀山区将新建16所幼儿园

  2022年,将促进学前教育多元化办园,新建幼儿园16所;新、改扩建中小学15所,打造家庭、学校、社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实施安居工程,新建公共住房1733套。记者从12月28日开幕的合肥市蜀山区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了解到,该区将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奋力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当表率当示范,加快科创走廊建设,全面建设“六大片区”,力争未来五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2000亿。

  2021年既有建筑加装电梯146部

  2021年,蜀山区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产业发展开创了新局面,城乡建设也展示出了新面貌。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35.7亿元、增长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2亿元。

  在产业发展方面,该区主导产业优化升级,“中国环境谷”营收超200亿元,连续两年翻番;“环境科技跨区域产业链集成创新机制”入选“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十大创新案例”,为合肥唯一。京东超级体验店、盒马鲜生安徽首店开业运营,社消零增速12.7%、居合肥市四城区第一。

  2021年,蜀山区的民计民生得到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1180元、增长9%。开办老人助餐点54个,新增托育机构13家、托位517个,既有建筑加装电梯146部、居全省第一。新、续建中小学、幼儿园22所,新增学位8920个,建成全市首家区级特殊教育学校。“双减”政策加快落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超90%,课后服务覆盖8万学生。改造老旧小区12个、拥堵点6处,新建城乡道路10条、停车泊位1500个。

  将引进国际一流科学家及团队

  科技创新是蜀山的立区之本、发展之重,2022年,蜀山区将以“全域科创”为统领,全面启动环科大、科学岛科创走廊建设。通过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强化载体平台建设等手段,全面提升科创首位度。

  “蜀山区系统谋划‘全域科创’战略,将从研发支持、载体建设、项目孵化、双招双引、企业培育、科技服务、要素保障等方面全面发力。”蜀山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的一年,蜀山区将力争推动立基大厦“科里科气”科创驿站、蜀科苑综合楼孵化器等载体平台投入使用,全年新增科创载体将达到11万平方米。

  该区还将通过深化“校(院)地合作”,打造成果转化项目库等,实现科研成果向孵化载体转移输送常态化,全年争取孵化项目60个以上。谋划中科大大学科技园、中科院博士双创园,引进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和高层次科研团队,聚集一批高质量科技企业和高水平科研平台。

  未来五年,力争“中国环境谷”产值千亿,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20家。

  三里庵区域商业将提升改造

  新的一年,蜀山区将继续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推进实施扩大内需,构建跨越发展新格局,在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联盟9城区,办好购物节联盟,推进信用街区建设。

  该区还将引入更多龙头企业在蜀山开设首店,服务连锁销售企业开设分店。推动天鹅湖商务区高品质消费升级,打造夜间经济示范区,启动三里庵区域商业改造提升项目,大力发展商圈经济、地铁经济。

  据介绍,2022年,蜀山区将做实蜀山经开区与运河新城一体化建设,拓展产业发展平台,提升“中国环境谷”产业集聚度,做优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合作园区,招引龙头企业入驻,力争营收达300亿元。

  该区将持续推进城市统筹发展,推进“六大片区”建设,蜀山经开区和运河新城将重点保障合肥八中新校区、市委党校新校区、蜀山工人文化宫等公共服务项目及一批产业项目建设。2022年,蜀山区续建和计划开工大建设项目将达150项。

  将新、改扩建中小学15所

  新的一年,蜀山区还将加快推进十八岗、南门库等片区改造,释放红四方地块及周边区域活力发展活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保障312国道快速化改造、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等建设,新建改建城市支路19.2公里,畅通“主动脉”和“毛细血管”。

  2021年蜀山区在合肥市率先实施人大代表票决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今年8月份,蜀山区启动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征集活动,选出13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将提交此次人代会票决出10项。”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13项候选项目聚焦群众的民生大事和关键小事,包括“群众安居”保障行动、“幼苗健康”关爱行动、“舒心就医”升级行动、“惠民消费”主题行动等。

  该区将擦亮“学在蜀山”教育品牌。2022年,蜀山区促进学前教育多元化办园,新建幼儿园16所,增加学前教育学位5040个。新、改扩建中小学15所,增加义务教育学位17340个。优化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和卫生站(室)布局,推进“院区合作”,完善双向转诊机制,便民利民。

  2022年,该区将新增2个城市阅读空间,加大长潜市民文化广场等文体设施开放共享,推进全民健身中心等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兜牢民生底线,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大力实施安居工程,拟新建公共住房1733套,发放住房补贴4000万元,建成安置点6个。

  刘晓朦 徐冠男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 陈素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