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亳州:实现“呼风唤雨” 保障“风调雨顺”

  近日,亳州市印发《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亳州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在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活动及应急工作中的服务保障作用,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亳州提供坚实保障。

  全市首出台人工影响天气政策性文件

  据悉,《实施方案》是亳州市出台的首个关于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将有力推动亳州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文件设定了到2035年我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总体目标,明确了亳州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工作任务,提出在人工影响天气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技术新型化的发展方向。

  《实施方案》指出,到2025 年,亳州市要形成组织完善、职责清晰、服务精细、保障有力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决策指挥、效果评估等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安全风险综合防范能力明显增强,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更加优化。全市人工影响天气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人工增雨(雪)影响面积覆盖全市,保障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的成效更加显著。到 2035年,亳州市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科技、服务综合能力保持全省前列。

  保障粮食安全等重大战略

  《实施方案》明确,亳州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主要任务是:保障粮食安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监测指挥体系、增强作业保障水平、建设专业化作业队伍、提高作业效果评估能力、健全安全监管体系。

  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将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干旱、冰雹等灾害评估与区划工作。加大粮食主产区以及重要农事季节的抗旱、防雹作业力度,强化动态监测和区域联防,减轻灾害损失,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将加强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大力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基础保障能力,开展常态化人工增雨作业,发挥其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空气质量改善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开展助力大范围空气重污染防治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完善监测指挥体系方面,将建设布局合理、监测精密、技术先进的立体探测系统,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和效果评估提供基础支撑。

  增强作业保障水平方面,将推进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县创建全覆盖工作,加快地面固定作业点标准化建设。推进作业装备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升级改造。建设监测与作业一体化的智能物联站点。调研和探索无人机、大型增雨飞机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新方式、新手段。

  建设专业化作业队伍

  《实施方案》明确,建设专业化作业队伍方面,将结合目前退役军人安置政策,建设由政府购买服务人员和退役军人组成兼职人影队伍,由市退役军人局负责遴选,气象部门负责管理、培训和作业指挥,市、县财政部门负责作业经费保障。进一步充实专业指挥业务人员,实行作业点“指挥长责任制”,健全作业人员技术能力等级评定、考核聘任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提高作业效果评估能力方面,将强化多源融合云降水同化分析和数值预报系统应用,提高作业条件识别和效果评估能力。加强应急、生态环境、水利、农业、气象等部门的信息融合,建立规范管理、智能识别、科学指挥、精准作业、定量评估的人工影响天气一体化业务系统。

  健全安全监管体系方面,将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综合监管”的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加强弹药运输、存储、使用等重点环节安全监管。建立弹药专业化、规范化存储制度,建设弹药存储标准化库房,将弹药存储场所纳入公共治安管理范畴。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智能化平台建设,实现对作业站点、作业装备、运输车辆、弹药库房等关键部位的远程监控和实时风险监控预警。推进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实施方案》要求,要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区政府要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体系,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落实财政保障。将人工影响天气事业发展纳入市、县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规划,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相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落实市、县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年度建设经费和运行经费。

  《实施方案》要求,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工影响天气科技创新团队,培养领军人才。加强基层作业队伍建设,开展技能竞赛,提升队伍素质。健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劳动保护、人身意外伤害和公众责任保险等保障制度,落实津补贴政策,保障合理待遇,稳定作业队伍。

  要加强科普宣传。将人工影响天气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建设人工影响天气科普教育基地,提高全社会对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认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对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及省、市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来源:亳州晚报

  (责任编辑 曹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