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安徽工业经济规模扩大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3月22日从安徽省统计局获悉,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表明,近五年来我省工业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下,积极创新发展,企业数量、资产、营业收入总量稳步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装备制造业占比提高。在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高耗能行业从业人数呈现下降趋势。

  总量规模扩大,产业结构优化

  据普查结果显示,2018年末,全省共有工业企业11.95万个,比2013年末(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增长56.7%,比全国高13.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9.4%,占全国工业企业数比重为3.5%,比2013年末提高0.3个百分点;资产总计44480亿元,增长47.6%,比全国高15.2个百分点,年均增长8.1%,占比为3.2%,比2013年末提高0.3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占比提升,高耗能行业占比下降。我省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普查结果显示,2018年末,装备制造业企业数量、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分别为3.83万个、16232亿元和14690.9亿元,比2013年分别增长69.6%、66.1%和24.8%,占全部工业企业比重为32.1%、36.5%和34.9%,比2013年分别提高2.4个、4.1个和3个百分点。高耗能产业企业数量、资产总计、营业收入2.04万个、13847.9亿元和13369.2亿元,分别增长35.1%、44.5%和12.9%,占比分别为17.1%、31.1%和31.7%,下降2.7个、0.7个和0.3个百分点。

  在民营企业发展方面,我省出台多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全省民营工业企业得以壮大发展。2018年末,全省民营工业企业达11.77万个,比2013年末增长58.8%,年均增长8.3%,占全省工业企业比重达98.5%,比2013年末提高1.3个百分点;资产、营业收入分别增长67.1%和17%,年均增长10.8%和3.2%,占比为60.9%和69.3%,提高7.1和1.9个百分点。

  同时,区域经济显现协同发展新格局。合肥、芜湖仍保持区域优势,营业收入居前两位。滁州及皖北地区发展加快,总量占比提高。2018年末,皖北地区工业企业数达3.66万个,营业收入10843.4亿元,分别比2013年增长86.6%和19.5%,年均增长13.3%和3.6%;占比分别为30.6%和25.7%,比2013年分别提高4.9个和1.2个百分点;资产总计11140.2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40.3%、年均增长7.0%。

  工业企业用工下降,结构呈现积极变化

  我省在淘汰落后产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实施下,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从业人员呈现从高耗能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装备制造业转移的趋势。民营、小微工业企业成为稳定用工的主力军。2018年末,全省工业从业人数为399.4万人,比2013年末减少26.4万人,下降6.2%,降幅比全国低11.7个百分点。全省工业从业人数占全国比重为3.5%,比2013年末提高0.5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从业人数增加,高耗能行业人数下降。2018年末,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4个行业从业人数比2013年末下降,16个行业保持增长。装备制造业增长10.3%,占全部工业比重提高5.4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人数下降20.9%,占比下降3.1个百分点。从行业看,电子信息、金属制品、橡胶、汽车、家具和医药制造业增加人数居前,分别增长73.8%、15.7%、11.4%、7.8%、35.6%和14%;钢铁、建材、煤炭、农副食品加工、纺织业减少人数较多,分别下降50.3%、19.4%、47.4%、19.1%和17.8% 。

  多数地区工业从业人数呈下降趋势。2018年末,除滁州、阜阳、宣城、亳州、马鞍山、铜陵市工业从业人数增加外,其余10市均减少。其中,滁州、阜阳、宣城市分别增加5.7万、3.4万和2.4万人,增长17.4%、13.6%和10%;淮北、淮南、蚌埠、六安市分别减少11.9万、6.9万、5.2万和3.7万人,下降42.4%、28.5%、24.7%和15%。

  民营企业用工稳定,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

  在全省工业从业人数下降的趋势下,民营工业企业用工较为稳定,小微工业企业成为吸纳人员就业的主力。2018年末,民营工业企业从业人数与2013年末相比,仅下降0.2%,占全省工业从业人数比重为81%,提高4.9个百分点;小微工业企业从业人数增长5.6%,占比为62.4%,提高7个百分点。(通讯员 徐群 记者 汪乔)

  来源: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 陈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