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在贵池区梅村镇十字村,记者看到一处曾废弃的梗片厂又热闹起来,几位瓦匠工正忙着砌墙,厂区内堆满了木头,这里即将被改造成村里的扶贫车间,挑起十字村产业发展“大梁”,带领村民尤其是贫困户增收致富。

  十字村位于贵池区南部山区,与石台县毗邻,自然条件优越。然而多年来,村民收入以种植水稻、油菜等大宗农作物为主,受此限制,增收致富进程十分缓慢。2018年,该村被贵池区列为“边缘村”。

  一直以来,守着绿水青山,却无法转化为“金山银山”成为梅村镇党委政府及十字村两委干部绕不开的心结。为早日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在镇党委政府指导帮助下,十字村梳理发展思路,征集群众意愿,并多次组织全村党员、村民代表商议,认为要想摆脱落后面貌,必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找准致富路子。

  该村将目标瞄准市场行情红火的食用菌黑木耳种植项目。“我们想利用村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培育发展黑木耳食用菌种植业,主打生态牌,最大程度发挥现代农业效益,这项计划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十字村党支部书记夏富贵说。

  去年10月,该村注册成立了昂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木耳棒加工场地建设又成了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正当镇里准备向上级有关部门协调时,夏富贵的一个想法让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原来,早在2017年他就看中了村内一处废弃的梗片厂,“如果能盘活资源,变废为宝,日后必大有用处。”在他的多方努力下,2018年底,这一梗片厂变更为村集体财产。

  今年年初,贵池区出台了“三业工程”配套文件,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特殊群体抱团发展产业相关政策。结合十字村资源条件,镇村两级认真分析研究,决定申报扶贫车间项目,将原梗片厂改造成木耳棒加工场所。原厂房高3层,占地面积超2000平方米,标准化车间非常适合作为木耳棒生产基地。

  “我们计划利用专项资金及自筹资金,完成场地硬化1800平方米,维修旧厂房900平方米,并购置生产机械,今年预计投资50万元。”据夏富贵介绍,扶贫车间建成后,可吸纳贫困户超过40人,并带动村内富余劳动力100多人就业,年人均收入可达8000元。

  创业有风险,尤其是对于刚刚起步的十字村产业来说更是如此。为降低风险,走稳脱贫致富路,梅村镇借助招商引资,吸引了有多年黑木耳种植经验的大户乐肖荣落户十字村,与村委会、合作社签订协议,提供种植技术,协助指导木耳棒生产及销售环节,并先期流转70亩田地自种自养,引领示范,所用木耳棒直接在扶贫车间订购。

  谈起落户十字村的缘由,乐肖荣坦言,一方面看中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生产出来的木耳营养成分好,产品附加值高;另一方面自己也想加入脱贫攻坚的热潮中来。眼下,他的4000平方米钢架大棚初具雏形,创业兴业的愿景正慢慢变成现实。

  今年,十字村依托专业合作社平台,流转土地200余亩,计划种植黑木耳30万棒,带动农户分散种植150万棒。根据黑木耳当前市场行情来看,每棒可收干货90克左右,按均价50元每千克估算,本年度产值超过800万元。

  “以大户企业为龙头,以生产基地扶贫车间为依托,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推广普及生产技术,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广泛开拓销售市场,十字村的食用菌黑木耳产业正逐步向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摘掉‘边缘村’帽子的目标触手可及。”梅村镇有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