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2021年来,歙县县委、县政府建立“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和办公室,县教育局设立校外培训监管股,依法依规出招“六式”迅速推进校外培训专项治理和监管,取得显著成效。

  全县43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41家注销教育办学许可,2家“营改非”,压减率达到95.3%。79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中自动退出市场33家,核准准入39家,其中文体类34家(文艺类24家,体育类10家),科技类5家;剩余正在持续治理中。

  “地毯式”排查摸清底数。2021年以来,县“双减”办每学期定期联合部门、学校对全县所有校外培训、托管托餐、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等各类涉生服务机构进行地毯式排查,摸清机构数及学生底数。根据今年3月份的摸底结果,全县现有校外培训、托管托餐等各类涉生服务机构101家,参加校外培训学生4438人次,其中学科类453人次,文艺类3378人次,体育类493人次,科技类114人次。

  “一站式”对标悉心服务。为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专项治理,县“双减”办结合实际,在全市率先出台《歙县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立审批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明确审批流程、材料提供、材料审核及备案办结等关键审批办理环节,做到一次性告知,不仅让机构举办者少跑腿、跑弯路,提高了审批效率,同时也做到了政策宣传,化解了矛盾纠纷。

  “嵌入式”开展政策宣传。县“双减”办在县广电台开辟校外培训政策解读微讲坛栏目,进行专题政策解读,公布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和负面清单,在全市率先发出《校外培训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科学引导学生家长理性对待校外培训,尊重孩子意愿,选择合规校外培训,正确使用全国监管平台家长端APP和全国统一培训合同。全县各义务教育学校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决杜绝学校违规办班、在职教师有偿家教、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职任课等违规培训行为。全县各老年学校积极发挥“大手拉小手”作用,结合实际开展“双减”政策主题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网格式”包保压实责任。为杜绝机构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我县率先在全市召开社区网格员会议,建立全县社区网格员监管工作群,充分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和基层治理优势,积极推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制度,加大了对网格内校外培训机构监督巡查的频次。全县坚持“属地管理”“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各家孩子各家抱”等原则,让机构监管责任捆绑到人,形成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监管、辖区学校负责监管、局机关干部包保监管、校外培训监管股不定期监管、部门间联合监管等五层级网格化机构管理模式。今年以来。全县各监管网格工收到举报信息10余条,去电警告、联合行动20余次,营造了规范有序的校外培训环境。

  “针对式”执法排除隐患。及时回应机构举办者及学生家长、社会群众来信来访,加强政策宣讲和部门联合执法,针对性化解矛盾纠纷。率先在全市开展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联合部门建立风险管控机制,有效防范“退费难”、“卷钱跑路”等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发生。深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校外培训广告治理、营改非、非学科机构审批实地核验、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回头看”等活动,及时跟踪整改发现问题,确保全县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开展校外违规学科广告清零行动,通过自查清理、集中整治和督查验收,共拆除已注销校外培训广告牌35块,停止使用电子屏6块,责令整改店招广告牌与审批备案和实际培训业务不一致的广告2块。

  “融合式”治理巩固机制。坚持将校外培训治理与校内减负、学校党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督导、纪检巡察等各项工作相结合,实现联动联治,合力整治,督导并治;各有关部门、责任股室及学校责任督学、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监督员、社区网格员等履职尽责,持续加强政策宣传、机构自查、督查突出问题整改,形成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今年以来,坚持每月开展一次专项督导,派出检查人员130余人次,共排查检查校外培训、托管服务等机构近50家,发现问题47个,下发整改通知书4份,问题均完成整改。

  据悉,该县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对标按时完成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任务,并不断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隐形变异培训行为,巩固“双减”成效,营造健康向上的教育教学环境,推动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洪添亮) 

  编辑:高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