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四十八中学滨湖教育集团创新课程体系,助力学校特色发展
- 复制视频网址
- 拷贝调试信息
- V11220.210521.03
视频加载失败,请查看其他精彩视频
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滨湖教育集团坐落于滨湖新区,地处省政务中心版块。经过十余年的沉淀、积累,走出了一条“高起点、快发展”的强校之路。学校践行“自然教育”办学理念,坚持全面育人、特长发展的办学宗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学校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在素质教育和教学工作两大领域硕果累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已然成为滨湖教育的一张名片。

近年来,学校全面落实五育并举,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号召,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陆续推出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举措。2023年秋季,学校通过开展体育常规+课程,推行副班主任协同管理,打造活动班会课,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多元课程,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常规+” 打造特色名校
初冬时节,早晨迎着初升的太阳,傍晚披着晚霞的余晖,学生三五成群在学校干道跑步;课间,学校各类运动场所便瞬间被学生“占领”,打篮球、打乒乓球、跳绳……这成为合肥四十八中滨湖教育集团学校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要求,学校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总体目标,围绕课时、课程、师资等关键要素,全力推进“每天一节体育课”全面实施。

合肥四十八中滨湖教育集团坚持落实“育才体育 体育育才”的理念,创新打造体育常规+课程体系,通过学校体育课、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本学年,学校七年级每班在每周三节体育课的基础之上,再增加两节体育课,实现每班每天一节体育课,让体育回归课堂,把运动健康和快乐还给学生。”四十八中滨湖教育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四十八滨湖教育集团体育组根据新课标要求,设计多样的体育项目,确保学生在中学阶段体会多样的运动项目,培养运动兴趣。常规+课程内容包含:篮球、足球、排球、田径、武术操、手球、射击、羽毛球、乒乓球等,老师每周开展两节普及课,再结合梯队建设、班级比赛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度,力争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一到两项体育技能。
劳逸结合 让学生快乐成长
每天上午9点,随着一段悦耳的下课音乐响起,原本安静的校园很快热闹起来,合肥四十八中滨湖教育集团各年级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站成一个个方队。在激昂且韵律感十足的音乐中,学生们马上律动起来,或跳绳或做韵律操或进行短程折返跑,校园到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刚接触足球不久的七年级学生张杨(化名),左右脚交替,一口气连颠了9次球。当被记者问到“是否喜欢足球时”,他有些害羞,红着脸小声地回答说“喜欢”。在他周围,还有不少孩子正在练习各种足球技术。
“我们学校的体育课程非常丰富,伴随着激动人心的音乐,能感受到青春无限的活力。我每天都和同学们一起运动,感到非常快乐。体育课不仅可以让我们劳逸结合,还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该校八年级的学生刘嘉(化名)对记者说。

此外,合肥四十八中滨湖教育集团的体育“常规+”课程还像粘合剂一样,加强了班级之间的团队建设,形成了合作互助的良好班风。在运动场上,学生们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手牵手、肩并肩的团队成员。七年级四班的学生王浩(化名)对记者说:“以前我很少和班上的其他同学交流,但现在,我们一起训练、一起比赛,真的感觉像一家人。”

“让运动成为学生终身的兴趣,让体育课成为学生磨砺意志的舞台,孩子们的需求就是学校体育常规+生成的地方。”合肥四十八中滨湖教育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诉求,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让良好的身体素质助力‘双减’政策落地。”
一以贯之 让学生收获明天
合肥四十八中滨湖教育集团让体育变成学生的“第二课堂”,既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更有趣味十足的体育社团,在促进个性培养、陶冶情操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在严酷条件下的自律精神和抗挫抗压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近年来,学校的足球、篮球、轮滑、射击、击剑、信息学、机器人、象棋、声乐、舞蹈等精品社团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均取得了骄人成绩。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特长得到长足发展,多名学生在中考中以特长生身份被合肥一、六、八等省示范高中录取。学校还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工作示范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全国优秀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合肥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

体育是看得见的、有力量的德育。合肥四十八中滨湖教育集团将继续推进体育常规+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增强广大青少年体育健身意识,让运动陪伴每一名学生快乐成长。(孟晓莉 焦家星)
编辑:高林霞
爱上安徽,从这里开始!微信扫描关注,安徽大新闻、有趣事、身边事,全知晓!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