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谢海生卓越教师工作室(初中语文)在教师培养、提升成员学校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扩大工作室“魅力语文”教学主张的影响,磨炼工作室成员务实求真、与时俱进的语文教学“真功夫”,根据市、承办县教体局的相关要求,宿州市谢海生卓越教师工作室巡回教学展示活动于3月28日在砀山县第五中学圆满落幕。此次巡回教学展示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工作室主持人、宿州市第九中学教师、正高级教师谢海生开展教学讲座:《聚焦真问题,回归真课堂》;工作室成员、宿州九中的王碧然老师执教八下第二单元《大雁归来》,工作室成员、宿州九中的杨佳寅老师执教七下第三单元《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导读课;谢海生老师主持工作室成员和听课教师进行观摩课点评和研讨。

广告

  课例展示——咬文嚼字寻“真”味

  课例展示一:王碧然老师执教的《大雁归来》这节课,始终“贴着文本飞翔”,从科学观察笔记的三大特点:知识性、抒情性、思想性入手,结合文后“阅读提示”确定学习目标,再通过“浏览全文,识大雁之性;精读段落,明生动之法;聚焦词语,探主旨之蕴;再读课文,延文章之美”四个主体板块的设置,引导学生逐一理解、体会。这节课以“语言“为根,在咬文嚼字中品赏真味;以“朗读”为径,在雁声雁语中体验内蕴;以“写作”为桥,在迁移运用中固本培元。这节课真正践行了工作室“魅力语文”的理念: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

  课例展示二:杨佳寅老师执教的《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基于新课标“整本书阅读”任务群,通过梳理祥子的人生轨迹,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市井群像,发展其思维能力,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作品文化内涵,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并明确课后阅读方向,探究悲剧根源,培养学生对于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杨老师这节课遵循“从文本细读到作品内涵和人生体悟”的教学逻辑,始终以语言为锚点,以分析人物形象为抓手展开教学,让语文课回归“语言文字运用”的本体,像一棵树扎根泥土——枝叶向上生长,语言向下沉淀。

  专题讲座——守正创新溯清源

  此次讲座主题《聚焦真问题,回归真课堂——浅谈“魅力语文”课堂的实施路径》,谢老师“从文本解读——把握特质读出‘清香味’;朗读指导——训练技能读出‘芬芳味’;语言品析——涵泳咀嚼读出‘醇美味’;读写结合——积累内化写出‘新鲜味’;教师素养——刻苦练功涵养‘书卷味’”五个方面直指语文教学的本质与当下亟待解决的现实困境。

  谢老师通过《山地回忆》等教学案例,指出语文课堂的“真”应始终围绕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真实提升展开,部分青年教师在追求创新时容易陷入误区——将多媒体手段、活动形式等外显要素作为教学核心,而忽略了对文本字词句章的咀嚼。谢老师强调的“文本细读功夫”,正是引导青年教师回归语言本体的关键,当教学设计始终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素养目标,语文教学方能褪去浮华,因为唯有守住文字的温度,才能传递思想的力量。

  教学研讨——悟理陶情见匠心

  语文观摩课研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其核心价值在于以课例为载体,聚焦真问题,促进深度反思与集体智慧生成。听课老师表示王碧然老师和杨佳寅老师的两节课,既有“火眼金睛”,能从文本中发现教学价值点,又有“工匠精神”,像雕琢玉器般打磨语言细节,同时保持“学者思维”,持续追问为什么。正如叶圣陶所言:“语文课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读书、作文、听话、说话。”

  编辑:高林霞

爱上安徽,从这里开始!微信扫描关注,安徽大新闻、有趣事、身边事,全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