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 暨心脑血管事件链高峰论坛举行

  中安在线 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4月1日,由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暨心脑血管事件链高峰论坛在合肥召开。省内外心脑血管、糖尿病等领域多位权威专家学者出席大会,围绕中医络病理论创新研究及通心络、参松养心、芪苈强心等代表性通络药物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等疾病防治中发挥的确切疗效及重大研究成果作主题报告及精彩点评。

  作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重大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权威数据显示,中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现患病人数为3.3亿,每5位死亡者中有2人死于心血管病。通过十余年系统性研究证实,通络干预能够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使微血管的完整性得到保护,组织的血流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使心血管、脑血管、糖尿病肾病这些重大疾病有了一个新的有效治疗途径。

  安徽省中医院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院长杨文明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以吴以岭院士为代表的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创新建立了络病的理论体系,构建了络病症治、脉络学说、气络学说等重大原创理论学说。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的相关研究成果,推动了临床特色专科的建设,显著提高了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临床重大疾病的防治水平。在此基础上,促进了一系列创新通络药物的研发及其产业化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为中医药创新发展及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戴小华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吴以岭院士40余年来在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创新转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不仅构建了络病证治、脉络学说、气络学说,而且依托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出13种创新中药,获得了6项国家科技奖励,其中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取得了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重大突破,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络病理论创新转化研究是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的典范。

  中国心衰中心联盟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严激教授在题为《通络药物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及评价》的报告中介绍,最新流行病学研究,我国心衰患病率在过去15年间增加44%。与传统治疗相比,最新的新四联方案综合治疗使心衰患者主要复合终点事件风险降低62%,但患者的预后仍然不容乐观。近年来,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心衰进展显著。循证研究显示,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联用芪苈强心胶囊可显著降低NT-proBNP水平,改善心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心衰患者6min步行距离,减少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该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循环顶尖杂志《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并被评选为当年的学术亮点之一。基于其良好的研究结果,芪苈强心胶囊成为《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版和《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版唯一推荐中成药。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汪瀚教授在《通心络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报告中介绍,通心络胶囊在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多靶点治疗缺血性卒中里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基础研究显示,通心络胶囊能够通过降脂、抗炎、抗氧化、调节外膜神经功能等“多样效应”增加斑块稳定性;循证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可以延缓颈动脉IMT,延缓斑块面积进展。在治疗缺血性卒中方面,通心络可保护微血管结构,促进微血管新生,增加缺血区微血管密度,改善脑血流灌注;临床研究显示,通心络胶囊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卒中一年复发率33%。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循证研究也显示,通心络能够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安徽省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主任委员,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杨浩教授在《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室早解读》报告中介绍了参松养心胶囊对于心律失常治疗具有“整合调节,快慢兼治”的独特优势。循证研究表明,参松养心胶囊可以减少室早负荷,提高心率,改善心功能,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与普罗帕酮相当。基于良好的研究结果,参松养心胶囊获得《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Ⅱa类,A级推荐。《共识》指出,无论是否合并结构性心脏病,参松养心均可减少室早次数,改善症状,疗效优于美西律和安慰剂。窦缓合并室早的患者,参松养心不仅可以减少室早数量,且不增加窦缓的风险,甚至还能有限地提高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心率。

  安徽省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邵正斌《稳定性冠心病危险分层及治疗策略》中指出心肌梗死血管重建后出现“无复流”,是微循环障碍临床最常见表现。急性心梗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率高达30%,是临床中急需解决的难题。循证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能够促进心肌再灌注,降低心肌无复流的发生率,缩小无复流和梗死的面积,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且安全性可控。

  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邦龙主任在《新冠病毒感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方案》指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新发的房颤、心房扑动(房扑)患者治疗,复律可考虑使用普罗帕酮、维纳卡兰等,同时可以联合使用参松养心胶囊。对于偶发室性早搏有症状的患者,可考虑短时间使用胺碘酮、普罗帕酮或美西律、胺碘酮和参松养心胶囊以减少早搏数量和症状。对于心动过缓,有起搏器植入指征,但病情稳定的患者,建议择期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前可考虑口服参松养心胶囊,不宜应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安徽省络病专委会成立十四年来,吸引了一大批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学者,形成以中医为主体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推动了安徽省中医络病学科的繁荣发展。尤其是在络病理论指导诊疗中,开展了大量学术活动,将络病诊疗下沉到基层。专委会常年定期在各级医院、广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组织开展各类基层巡讲及继续教育活动,不仅让广大基层医生深入了解络病理论,也让更多患者受益。(记者 张毅璞)

  来源: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 张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