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走进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只见站内接待室、读书阅览室、档案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墙上张贴着联络站工作职责等制度规范,还有驻站代表相关信息。柜子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登记簿,记录着代表访民、议事等情况。在这里,每月都会有人大代表面对面倾听群众的心声,“心贴心”询问群众的意见建议。

在铜陵市郊区大通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正在认真接待来访群众。在铜陵市郊区大通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正在认真接待来访群众。

  “除每月15日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接待选民外,我们每天都有联络员在这里收集民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进站反映诉求。”大通镇人大主席戴丽丽介绍道。如今,人大代表联络站已经成为汇集民声民意、助力改革发展的重要平台,闭会期间代表的履职更加丰富充实,人大代表的作用发挥更加凸显。

  据了解,铜陵市郊区自2019年10月启动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当年底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乡镇(办事处)全覆盖。目前全区共建有人大代表联络站8个,597名省市区乡四级人大代表就近编组进站开展活动。经过四年建设和运转,联络站运行逐步迈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今年初,铜陵市郊区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提升全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建设水平的实施意见》,探索建设人大代表联络点向村居延伸,进一步方便代表与选民的沟通联系。目前,全区共建成了 33 个村级代表联络点,切实打通了代表与选民互动“最后一公里”,并结合该区实际和代表履职情况,形成了“中心站+村居点+N”新模式。

  利用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平台,各联络站点组织代表强化理论学习宣传教育,使代表准确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入学习领悟党的创新理论。坚持服务大局,围绕党委中心工作、重点工作、难点工作,结合各阶段工作重点,组织代表参加视察调研、述职评议、走访选民、政策宣讲等活动,代表履职逐步规范化、常态化。让联络站点变成了提升代表履职能力的“加油站”。

  “建设联络站点,其实也是给人大代表一个‘家’,让代表有了学习、履职、活动的地方,让人大代表和选民之间的互动实现了‘无缝对接’。”郊区周潭镇田埠村党委书记、区人大代表王琦说。

  各联络站点坚持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上下功夫,在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上做文章。引导促进市、区、乡镇三级代表进站开展接待选民,站内公示代表信息和接待安排、流程、职责,原则上每月相对固定接待日,并提前多渠道通知选区选民和群众。同时通过建立问题汇总分类机制,对预收集汇总群众意见建议分级和分类,精准对接进站代表,提高了代表进站联系群众的精准性和实效性。2019年底建站以来,代表接待选民1124人次,收集意见建议758件,一批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如“河沟清淤”、“取水灌溉困难”、“高压电网清障”等短平快地得到解决,受到了群众欢迎。把联络站点建成了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在铜陵市郊区灰河乡人大代表联络站内,一村民正向该乡人大代表柳杨反映情况。在铜陵市郊区灰河乡人大代表联络站内,一村民正向该乡人大代表柳杨反映情况。

  “我们不仅要把代表联络站建起来,而且要建好、管好、用好,真正使代表联络站成为代表履职的‘主阵地’、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提升人大工作质效的‘助推器’。”周潭镇人大主席汪迎东说道。

  各联络站点积极开展“聚民意、惠民生、促发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召开动员部署会、活动推进会,发动各级人大代表进厂门下基层,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通过联络站把民声、民意、民智汇集起来,着力打造问题建议收集、整理、转办、督办的“重要窗口”。自去年开展“聚、惠、促”活动以来,共收集区级代表建议数181条,乡级代表建议数385条,两级代表建议转办或交办235条,办结149条,有力增强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群众点菜、代表下单、政府‘买单’”,代表联络站将一些群众普遍关注的,如乡村振兴、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普遍性问题,转化为视察调研、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和闭会期间代表建议,经汇总后转交政府,为政府决策提供最基层的声音,实现“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 几年来,代表反映社情民意属地乡镇办办理198件,转区直部门办理83件,有的短期解决不了的,转为代表议案、建议。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关系幸福。如今,人大代表联络站已实实在在成为郊区群众排忧解难的前沿阵地,在推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好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不断让人大工作更接地气,扎实推进基层人民民主建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人大新的贡献。”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学文如是说。(通讯员 周若杨 吴彬)

  责任编辑:潘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