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30日,一个平凡的周六早晨,卢海生如夏花之灿烂的生命陨落了。“妈妈,你去睡觉吧,我没事……”头天晚上病重的卢海这样对妈妈说,没想到,这会是卢海留给父母的最后一句话。

  1995年11月6日,卢海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由于出生时种种缘故,骨骼和肌肉未能正常发育,自小就失去了几乎全身的力气,给卢海留下了终生残疾的遗憾,但这一切并未让少年失去生存的勇气,相反,让他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他一直在学习的道路上坚持着,从小父母背着他上完小学,再从轻工中学到六安二中,再到如今的安徽国防科技学院,有父母背,也有同学亲朋好友背扶,在大家的关心下卢海瘦弱身体内,迸发的巨大能量,让无数人为之惊叹,继而钦佩少年不屈的意志,不幸的命运却让这位少年更坚强。

  在父母的记忆中,从小学开始,身残志坚的卢海就一直是班上数一数二的尖子生,初中更是进入轻工中学成绩最好的实验班。在房间的墙上,挂满了卢海在学习期间,获得的奖状,每个学期,从未缺少。“我觉得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卢海显得如此成熟。他写的了一篇作文——《致母亲的一封信》,这篇作文也成为轻工中学唯一一篇,获得当年由共青团市委、市教育局、市邮政局联合举办的中小学生书信征文活动一等奖。

  “平时就是一心扑在学习上,从来不用我们去操心。”在父亲朱道友眼中,卢海是个乖孩子。邓贤敏对此也深有体会,因为行动不便,卢海每次放学都需要有人去接,有一次,邓贤敏半开玩笑地告诉卢海,“儿子,你放学时,要是背书背不出来,被老师留下来,不让走,我可没时间等你,家里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结果,这样的情况,邓贤敏从未遇到过,每次都准时接到已经完成学习任务的卢海。

  中考来临,理化实验实际操作一直是卢海很少接触过的课程,只听过理论课的卢海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在获知可以免考,且享受一定加分的待遇后,卢海坚持选择参加理化实验考试,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站着两个板凳,勉强够到实验台的卢海,从未做过实验的他,拿到了很多肢体正常考生都不一定拿到的满分。

  成绩不错并非卢海的全部,面对身体上的残缺,卢海并未选择逃避,包裹起内心,去防御伤害。而是坚强面对,用开朗、热情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和同学们的关系处的非常好,他几乎不用求别人帮助,很多同学都会主动地去帮助他。”邓贤敏告诉记者,“有时候,我们会给孩子一些钱,让他买些东西吃,他很乐于同其他同学分享。而且,平时还邀请同学来家里玩。”较为开朗的性格,也让卢海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关爱。

  然而,命运多舛的他最终又一次面临病痛的折磨,不过,卢海没有屈服,3月6日,开学前夕,一直期待着新学期开始的卢海,突然咳嗽不已。在就诊过程中,被查出肺部感染,卢海一边吊水治疗,一边还不忘通过手机和同学们沟通、交流,憧憬着新学期的学习生活。谁也不曾料到,病魔从这一刻,向这个坚强的少年伸出了魔爪……

  3月25日,临近中午,又一次,卢海被送回那间,他内心很不愿意进去的市中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又一次,卢海被病魔扼着了咽喉…… “情况很特殊,手术的风险比较大,这点希望你们家属能够理解。”大夫的话,让在场的每个人的心,都为这个坚强的孩子紧紧地揪起……

  或许是感觉到命运的无奈,3月17日,病情稍稍转好的卢海选择用另一种方式,延续他的生命,用另一种方式,坚守着他的坚强。“他就是想感激那些帮助过他的人,”卢海母亲邓贤敏语带哽咽地向记者叙述着,“他担心父亲不同意,一直跟我沟通,那天,他对我说:‘妈妈,如果我闯不过去这一关,至少还能留下点东西给你们……’他就是想让大家知道,他很坚强……”说到这,邓贤敏再也说不下去,而父亲朱道友早已走到一边。记者帮助他们联系了市红十字会,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及时赶到医院,给他家人送去了捐献申请表,并详细介绍了捐献流程,或许是希望卢海挺过这一关,卢海的父亲当时并没有填表。他不希望那一刻的到来。

  在卢海病床边桌子的抽屉里,邓贤敏拿出一个小本,上面用不算工整却坚定的字迹写着:“无偿捐赠任何可移植的器官”。这就是卢海在因昏迷而再次抢救前的小小心愿。“作为父母,我们也支持孩子的心愿。卢海也跟我们说过,如果真的挺不过这一关,也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方面,为社会再做出一点贡献。”邓贤敏说。

  5月25日下午三点,卢海的抢救仍在继续,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卢海,希望以捐赠眼角膜或器官的方式,让自己临终之际,回报这个世界,在卢海的多次说服下,父母终于同意了他的想法,

  5月30日,这个坚强少年终于走到了生命最后的时刻,按照孩子生前的心愿,六安市红十字会及时联系了安徽医科大学角膜捐献库,卢海的愿望实现了,突然而来的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却并未击碎卢海,对抗命运的梦想。

  还记得2010年的那个夏天,卢海趴在父亲背上,四肢无力却目光坚韧。目光中,似乎在诉说着,他能行!能够回报社会、奉献社会。这样的目光一直未变。

  1995年出生的卢海,今年刚满20岁。来到这个世界的20多年里,卢海的身体,一直禁锢在八九岁孩子的躯壳里。这并没有阻碍其对知识的向往和学习的渴望。“太多人帮助过我了,我希望能够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卢海多次表达过这样的心愿。

  生如夏花般的生命中,无数人向卢海伸出过援手,既有慷慨解囊的好心人,也有在求学路上,帮助卢海奋力前行的热心老师们和同学们。此外,在社会热心人士及媒体协调下,六安二中圆了卢海的重点中学梦,而以前就读的轻工中学和目前就读的安徽国防科技学院,更是免收了卢海的学费,在卢海患病后,还积极组织捐款,并协助申请相关救助资金。

  “妈妈,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好心人帮助我,如果我病好了,以后一定要加倍回报他们!”2015年4月份,病情在安医附院有所好转的卢海,曾这样对妈妈说。

  2015年,卢海短暂却又别样灿烂的生命,终于来到了尽头。从3月中旬,突发重病,到4月底,好转出院,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这个因先天性发育原因致残的孩子,又一次以坚强,战胜了命运之时,但最终奇迹一闪而熄。

  卢海以另外一种方式活在这个世界上,在六安市红十字会的鼓励、沟通和帮助下,其他人可以通过他的眼角膜,看到光明,卢海的生命,也因此而得以延续。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如夏花一般灿烂,他的离开虽然匆忙却如泰山一般凝重,而他的精神,真如红十字会倡导的那样,博爱、奉献,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着社会!(作者: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