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走,到社区广场去!今天红十字会志愿者来教急救,去学学,可实用了!”“听说今天有志愿者来小区免费服务,一会赶紧去量下血压、听听心脏”……虽是隆冬岁末,安徽省合肥市的社区里却热闹非凡——“博爱在江淮益起进社区”志愿服务又进社区了。

  这个备受居民欢迎的志愿服务项目由安徽省文明办、安徽省红十字会和新浪安徽共同发起。2013年11月3日启动以来,短短两个月间,启动志愿服务项目15个,开展活动60多次,省内7大高校、15个社团、近1500名志愿者参与,近万居民直接收益,知晓受众达百万人。

  搭平台  探寻志愿服务新途径

  2013年10月,一个名为“博爱在江淮益起进社区”的微公益活动在新浪微博上兴起,活动剪影也出现在新浪安徽首页。

  “当前是网络时代,网络公益成为大趋势。作为一项社区志愿服务,我们需要与新型网络媒体合作。选择新浪网,是希望能让强大网络平台成为活动宣传的主阵地,吸引更多专业志愿者,扩大活动影响力。”活动启动前,安徽省红十字会就请新浪网的设计师制作了专题页面,并在首页多处开通进入通道,以便让更多网友看到各项活动。同时,活动官方微博的开通让更多微博网友参与转发扩散,延伸知晓度。“博爱在江淮益起进社区”活动开始后立即在安徽公益界掀起波澜。据新浪网数据统计,活动网页日均浏览量迅速达到1.5万人次,微博粉丝迅速发展到5000多人。

  与线上的热闹相比,线下的活动毫不逊色。11月4日,“博爱在江淮益起进社区”开始接受志愿服务活动申请。短短10天,主办方就收到来自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数家高校的35份项目申请书。经安徽省红十字会、省文明办、新浪网联席评选,确定了15个受资助社团并拨付了项目款。11月至12月间,15个志愿服务项目均得以开展,活动60多次。其中,安徽医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志愿者协会、东南风爱心社开展的关爱老人、社区义诊等活动邀请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疗专家参与,在社区引起轰动;安徽农业大学学生志愿者根据专业特色,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社区活动,向社区居民宣传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知识,深受群众欢迎。

  活动既得到志愿者、社区群众和网民的密切关注,也得到了他们的肯定。“省红十字会给我们高校公益社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大家在一起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仅有利于活动更好地开展,更有利于社团的发展。省红会通过统一组织、统一培训,增强了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安徽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李浩说。安徽医科大学辅导员何绵绵则表示,该活动创建了高校与社区的对接平台,通过在高校大学生社团中招募志愿服务项目的形式,发动志愿者全程策划、实施、执行,既锻炼了学生又调动了社会资源,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下问题的解决。同时,活动中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从长远来看,将对志愿服务活动留下很多宝贵经验。

  “博爱在江淮益起进社区” 利用新媒体搭建了红十字会与社区、高校志愿服务的交流交互平台,是安徽省红十字会志愿服务新途径的首次尝试。安徽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红会搭台志愿者唱戏”的形式,让红会从台前唱戏转到幕后策划、编导和支持,既节省了人力资源,又能提高执行效率和社会公信力。

  微公益  创建公益新品牌

  2013年11月3日,“博爱在江淮益起进社区”官方微博注册成功;到12月26日,粉丝量突破21万。从0到21万,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活动单条微博最高阅读量达55.4万次,转发13.8万人,评论3.8万次。活动新闻报道百余篇,一些报道更是被中国人道网、中国文明网、新浪安徽等媒体转载。2014年1月举行的新浪微博之夜上,“博爱在江淮益起进社区”活动被评为2013年度微博影响力公益项目,是安徽省30余个公益项目中唯一获得该奖的项目。

  从2013年11月中旬开始,每周四,新浪网专题中都会跳动着周末活动预告。每一次活动后,新浪的专题中又会闪耀着各社团活动的新闻。每一位志愿者都是活动官微的粉丝,她们会在活动现场发布活动消息,并至少@两位好友。一次次的转发,让活动官方微博粉丝突破21万,活跃粉丝超过97%,活动的品牌力量越来越彰显。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