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包、毽子、陀螺……这些传统自制玩具曾是70、80后的童年记忆。近日,合肥中锐学校的10后们通过语文课本走进“竹节人”,也感受了一次自制民间传统玩具的乐趣。

  课文简介

  《竹节人》是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范锡林通过回忆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后自己却偷玩的情景,表达出对儿童时期简易玩具所带来的快乐的怀念。

  学完课文后,小学部六年级的语文老师们组织孩子们开展了一场“玩转竹节人”趣味活动。

  制作竹节人

  在课堂上,孩子们了解到制作竹节人的方法,回家后,他们个个开动脑筋,使用各种材料“大显身手”。毛笔杆、吸管、纸卷、瓶盖……这些材料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竹节人。

  竹节人手持小棒,就像顽皮可爱的“齐天小圣”;装上偃月刀,威风凛凛的“武圣”出现在眼前……在班级展示中,孩子们手持自己的杰作,喊出自己竹节人响亮的名号,自信阳光。

  绘制制作说明

  除了制作竹节人,孩子们还精心绘制了详细的制作说明,这些制作说明图文并茂,生动展示了所使用的制作工具、材料、制作方法和步骤,并描述了玩法技巧以及制作注意事项。

  绘制制作说明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绘画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在阅读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一张张精美的制作说明,闪现着孩子们灵活的思维与无穷的智慧。

  竹节人大战

  “竹节人大战”将此次活动推向了高潮。活动课上,孩子们拉开桌椅,摆开阵势,准备“战斗”。随着手中的丝线一紧一松,竹节人灵活地摆动身体和手臂,攻击对手。“黑虎掏心、泰山压顶、降龙十八掌……”武士们酣畅淋漓的“战斗”,围观的同学也不时拍手叫好!教室仿佛成了一个剑拔弩张的“古战场”,孩子们在欢笑声中收获了一段充满趣味的童年时光。

  本次小学部“玩转竹节人”活动以竹节人为媒介,将语文、美术、劳动实践、科学等学科融会贯通,打破了课本与学科的界限,实现了跨学科融合教育,做到了寓教于乐,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探究与合作能力,发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孩子们跟着课本学习,丰富了校园生活,收获了难忘的童年记忆,更激发了他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 董红莉)

编辑:高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