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制视频网址
- 拷贝调试信息
- V11220.210521.03
视频加载失败,请查看其他精彩视频
7月15日,全国代际学习研究联盟2025年第二届会员会议在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举行。本次活动由合肥市庐阳区教育体育局等 4 家单位联合主办,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承办,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校家社协同联盟推进代际学习研究现场研讨会同步开展。

来自庐阳区相关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及全国代际学习研究联盟、校家社等代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围绕“代际学习,让教育更美好”主题深入研讨。

合肥市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周宗华致欢迎辞。周宗华在欢迎词中提出,合肥是一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庐阳区作为合肥中心城区,素有“合肥之根”“庐州文脉”的美誉。庐阳区是安徽省教育强区、安徽省体育强区,今年年初刚刚获得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当前,庐阳教育正致力于通过区块协同战略,打造高位、均衡的优质教育。近年来,以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为龙头,庐阳区精准施策“一老一小”两个群体,创新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通过深化家、校、社协同共育,让每一个学子不仅能轻松学在庐阳,更要健康成长在庐阳。
他指出这次研讨会打破了围墙内的教育,让学校成为联结家庭、社区、社会学校的纽带;打破了年龄的边界,让每个生命都成为发光体,让每个角落都成为育人场。
他希望代际学习要成为“五育融合的助推器”,让跨年龄共学成为落实“双减”、推进素质教育新范式;要成为“协同育人的银河系”,联动多部门整合资源,构建“大杨幸福圈”“庐小家”社区家长学校等特色新生态;要成为“文化传承的生力军”,要让文化活起来,要培育有根的现代人。

沉浸式展示中,糖画制作、漆扇制作等祖孙共学非遗活动,木杆秤制作、无人机现场课等科技创新代际学习展示,体现了代际学习推动文化传承、科技与生活教育的深度融合。


案例分享环节,上海林亭小学“书香共品”项目、广东顺禅“祖孙盅”、”浙江武义“银芽联盟”、常州社区分享了各自的实践成果。
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基教科副科长张雪峰与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教导处副主任陈馨分别作专题汇报,分享庐阳区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探索与成果。
陈馨介绍,学校以 “清源教育” 为品牌,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大、隔代教育普遍等问题持续探索:从 2014年开展寒暑假活动、加入“你好寒假”项目组,到2023年升级代际学习项目,2024年联动长三角联盟启动“大杨行动”,打造多维成长场景,形成六大品牌活动,以协同之力为学子点亮成长“幸福圈”。

张雪峰表示,庐阳区聚焦家校共育与代际学习,以通过实施“三精工程” 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精心规划”打破教育围墙,搭建“校中校+校外校+云端校”立体服务网络;“精品课程”立足成长规律,开发“庐阳好家长”等品牌课程及代际共读、非遗体验等特色内容;“精准评价”通过多维指标与积分制管理,激发家长参与热情。下一步,庐阳区将围绕教联体方案,建协同网、优课程、育队伍、创品牌,持续优化育人生态。

微学术沙龙上,专家学者对相关实践成果进行点评,其中江苏开放大学崔新有教授特别肯定了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的实践成果,他指出,作为一所大体量学校,能扎实推进代际学习并形成“人人学、处处学、时时学”的浓厚氛围,实属不易。该校在代际学习实践中目标清晰、思路系统、举措扎实,一步步将校家社协同理念落到实处,为同类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随后,六小中铁校区带来“代际学习・四代传承”黄梅戏非遗展演。安徽省黄梅音乐家徐高生以胡琴奏响《天仙配》开篇,省黄梅剧院一级演员徐君与学校小梅花戏曲社团同台演绎《女驸马》。四代人以黄梅戏为纽带,让古老的戏曲艺术在代际学习中延续文脉,在薪火相传中绽放新的光彩。
本次会议还公布了相关评比结果,举行了联盟新成员授牌与轮值主席校交接仪式。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的金红校长将主席旗郑重地交予上海市松江区九里亭街道社区老年学校曹天晴校长。

华东师范大学李家成教授在总结中肯定了代际学习实践成果,他表示,代际学习的实践创新正从“点上突破”迈向 “面上拓展”,未来需进一步加强中国自主实践体系与知识体系的建构,让“代际学习,让教育更美好”的理念在更广阔的场域中落地生根。

此次活动,不仅为庐阳代际学习实践注入了新的理论养分与创新灵感,更让“校家社协同、代际共学”的理念在这片崇文重教的土地上扎得更深、长得更旺。庐阳教育将持续融合资源,让“学在庐阳” 的内涵更丰富,让“成长在庐阳”的底色更鲜亮,为庐阳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生生不息的“代际动能”。(周佳佳、钱伟伟/许健)
编辑:高林霞
爱上安徽,从这里开始!微信扫描关注,安徽大新闻、有趣事、身边事,全知晓!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