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入中班后,每天都能在各个角落听到孩子们稚嫩而果断、自信且坚定的声音。中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自我意识和社会认知能力在不断发展,每个孩子都渴望展现自己的力量,总是积极主动地想要为自己、为他人、为集体服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属于我们中一班的“值日生”故事拉开序幕……
关于“值日生”的问题
到底什么是值日生呢?为解答孩子们的疑问,我们分享绘本《今天我值日》《小手真能干》,通过绘本故事,了解值日生这个岗位,值日生的工作包括哪些内容,认识到值日生就是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一项工作。

值日生需要做什么?书上说值日生就是老师的小帮手,那我们班哪些事情需要值日生完成呢?
最后,我们确定值日生需要协助:浇花、收积木、拖地、整理水杯、分发餐盘、擦桌子、管理上厕所秩序等等。
教师思考:“值日生”在每个幼儿园每个班里都是很常见的一项活动,如果把安排“值日生”这件事儿交给孩子们,又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带着对“值日生”的困惑,采取“问题导向”式的思路,我们通过阅读绘本寻找答案。前期经验+知识积累,让孩子们对这个小小的“岗位”有了初步的认知。
“值日生”的前期准备
值日安排表
任务已基本明确,那么每天的值日生都由谁担任呢?新一轮的讨论在班级展开。
意见不一,听谁的好呢?那就来投票吧!

最后,通过自主投票、计票,得出“按学号安排小值日生”的票数最高。
制作值日生挂牌
有困难找值日生,可是,一群小伙伴中怎样才能快速找到今天的值日生呢?瞧,属于值日生的专属“工作证”诞生啦!

上岗前小插曲
在小值日生正式上岗之前,我们先试岗一周,发现:值日生工作存在遗忘、提前工作的现象,让孩子们意识到合理安排与顺序的重要性,于是一份值日流程清单告诉大家。
教师思考:体验是主体亲历某件事并在此过程中对事物产生真切的感受,从而形成某种态度和认识的过程。在关于“值日生”的规则学习中,孩子们以实际体验为基础,针对“值日生排班”“值日生的标识”“值日生工作流程”等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探索,并一一解决,“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比老师单方面制定规则更容易让大家主动遵守。
值日生上岗记
今天我值日
孩子们正式开始持证“上岗”,他们对这份新工作充满期待与好奇,积极性很高,每天早晨来园后,值日生们主动地开始当天的值日工作。


值日小问题
瞧,他们多认真呀,但是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问题也随之而来。
问题1:擦桌子时,桌子上有颜料很难擦掉怎么办?
问题2:床卡住了,拉不出来,怎么办?
问题3:值日生如果生病了不在怎么办?

策略1:教师助力,岗前培训。
策略2:分工合作效率更高。
策略3:和同伴提前商量,后面的小朋友先值日。

教师思考:随着活动的推进,在每一天值日的过程中孩子们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掌握擦桌子的技巧——不断提升动手操作能力;邀请小伙伴一起拉开抽屉床——尝试同伴合作和交往;协商值日生人员的临时调整——发展发散性思维水平……在每天的实践与探索中获得新的经验,体验责任感和成就感。
值日小明星
生活需要仪式感,孩子们的值日工作需要鼓励和肯定,我们决定开展“值日小明星”评选活动。瞧!热闹的选举活动即将开始。
投票之前,孩子们提议想设计属于自己的选票,说干就干,马克笔、剪刀齐上阵。各种款式的选票很快诞生,即将被投给心目中的值日小明星。

值日小明星们也获得了自己独有的小荣誉。

教师思考:在社会规则的学习中,模仿、同化和强化都可能让幼儿表现出符合规则的行为。在轮流担任值日生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老师和同伴鼓励和认可,从而在树立榜样的同时,通过正面强化激励孩子们更好地参与服务。
值日生再继续
在班里,我们能做好值日生的工作,在家里孩子们的表现又是什么样的呢?为了鼓励孩子们能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我们在班级群设置了“家庭值日生打卡活动”。
有了教师的鼓励和家长的督促,孩子们在家里也开始主动承担起“值日”工作,小小的身躯,藏着大大的能量。
很快,我们迎来寒假,孩子们和老师做了一个小小的约定——放假回家也继续做好小小值日生。学期虽然结束,但活动还在继续,寒假的班级群依然活跃着孩子们值日打卡的身影。
活动反思:平平常常的“值日生”活动在中一班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及时捕捉教育契机,充分给予信任,并一路助推与支持,珍视幼儿主动发展的机会。在活动中幼儿不仅得到生活经验和技能的丰富,亲身感受到劳动的乐趣,也让他们在探索中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由单纯值日生参与者转化为值日生规则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维护者。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增强责任意识和自我服务能力,中一班新学期已经开始,我们的值日工作仍在继续……愿每一位孩子都能在活动中收获喜悦与成长!
编辑:高林霞
爱上安徽,从这里开始!微信扫描关注,安徽大新闻、有趣事、身边事,全知晓!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