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五十中学西校教育集团心湖校区物理组领航教师示范课

广告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合肥市五十中学西校教育集团心湖校区中学物理教研组于5月22日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领航教师陆忠庆以一堂生动有趣的《机械效率》公开课,将抽象物理概念转化为生活化实践,展现了“以生为本、实验赋能”的教学理念,赢得师生一致好评。

  课堂实录:从生活出发,层层递进探本质

  课堂伊始,陆忠庆老师以“搬运米上楼”的生活场景为切入点,通过实际演示工人徒手搬运与使用滑轮组搬运的对比,引发学生思考:“哪种方式更省力?是否更省功?”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结合已有知识展开讨论,在“省力≠省功”的认知冲突中,自然引出“机械效率”的核心概念。

  理论环节,陆老师创新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分组推导机械效率公式,并通过“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类比分析,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当学生提出“为何机械效率不能达到100%”时,陆老师并未直接给出答案,而是以幽默的比喻启发思考:“就像吃包子时,包子馅是有用功,包子皮是额外功,你能只吃馅不吃皮吗?”课堂顿时笑声一片,学生在轻松氛围中领悟能量转化的损耗本质。

  课堂升华:科技前沿与责任担当

  课程尾声,陆老师播放我国“天宫空间站机械臂”视频,展现高精度机械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并引导学生分析“太空极端环境下如何提升机械效率”。从课本延伸至科技前沿,学生们在惊叹中感受物理学的社会价值。陆老师适时升华:“提升机械效率的探索永无止境,这既是科学家的使命,也应成为每位同学追求卓越的态度。”充满情怀的结语引发热烈掌声。

  专家点评:核心素养落地的创新实践

  课后研讨中,听课教师高度评价本节公开课。大家纷纷表示,陆老师的示范课为物理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思维的引导、课堂氛围的营造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能够巧妙融合生活情境、实验探究与思政元素,将“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落到实处。此次示范课活动不仅展示了陆忠庆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也为学校教师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对提升学校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心湖校区“2114”教学展示活动的重要一环,本节公开课既是陆忠庆老师个人教学风格的精彩呈现,也是学校深化课程改革、践行“双减”政策的缩影。未来,学校将持续推进“实验探究+生活化教学”模式,让物理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沃土。相信在领航教师的引领下,五十中西校教育集团心湖校区的教师们将不断探索创新,打造出更多高效、优质的课堂,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编辑:高林霞

爱上安徽,从这里开始!微信扫描关注,安徽大新闻、有趣事、身边事,全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