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4年前杀人案成功告破!肥东警方解开受害人身份之迷

  14年前,因与继父关系不合经常吵架而悲观厌世的男子为泄私愤,竟杀人焚尸并伪造现场,由于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因素,案件侦破陷入僵局。近日,肥东警方运用刑事科学技术及当时在现场提取的物证,认定受害人、锁定犯罪嫌疑人,成功破获这起尘封14年的命案积案。

  杀人焚尸受害人身份成迷

   时间回到 2006年1月28日,正值春节期间的肥东县城处处洋溢着喜庆气氛。15时许,肥东警方接了一起报警电话,电话那头,一名群众慌乱地报警称,在肥东县店埠镇沿河东路污水处理厂南约300米废弃房里发现一具烧焦的男性尸体。接警后,肥东警方立即组织刑警大队侦技人员开展勘验、走访工作。经勘验,现场为一间废弃砖瓦房最东边,受害人约55岁,身高1.6米,左脚有残疾,死因系钝器打击头部致重度颅脑损伤死亡。由于大火,现场痕迹被严重破坏,民警仅在现场提取少量痕迹物证。

  到底仇杀还是劫财?此地是第一现场,还是杀人抛尸后的第二现场?肥东警方立即抽调精干警力,全面展开侦破工作。其间民警对案发现场周边居民逐一走访摸排,并逐步扩大走访调查范围,未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无奈之下,民警将唯一的希望放在了物证鉴定上。由于检验技术受限等因素,物证的鉴定也没有传来什么可喜的进展,始终无法查明受害人、嫌疑人身份信息,案件侦破陷入了僵局,此案也成为了刑侦人员的“心病”。

  锁定目标攻坚克难破命案

  14年来,尽管侦查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肥东警方一直未放弃该案的侦破工作,随着刑事技术的发展,肥东警方的刑侦技术团队不断对案发现场提取到的检材进行分析、比对。功夫不负有心人,得益于刑事科学检测技术在侦查中的应用,2020年7月,技术人员通过刑事科学检测技术比对发现受害人是安徽省太和县人。随后,民警立即赶至太和县走访,在省厅、市局支持下认定死者身源系流浪人员韩某太。随即,民警组围绕死者关系人开展紧密排查,就在侦查进入焦灼之际,刑侦技术人员传来捷报,通过当年提取的其中一枚物证锁定童某春有重大作案嫌疑。

  为弄清案情,固定证据链条,民警采取侦审并重的工作思路,在原有调查基础上,设立审讯、外调、技术等多个专班,针对犯罪嫌疑人童某春可能“零口供”进行提前预判,邀请刑侦专家对现场重建。

  犯罪嫌疑人童童某春到案后,存在巨大侥幸心理,抵抗情绪强烈,拒不供认杀人焚尸的犯罪事实。

  在警方的周密部署以及政策攻心下,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如实供认了其因与继父关系不合经常吵架而悲观厌世,以流浪人员韩某太为泄愤目标杀人焚尸、伪造现场的犯罪事实。

  还原真相正义从来不会缺席

  原来出生于芜湖的童某春于1990年随母亲来到肥东县生活,因日常生活中的家庭矛盾,他自暴自弃,走上了盗窃的歪路,并长期不回家,废弃的电灌房、合宁高速横跨店埠河桥下等成了他日常的居住场所居住。案发当天夜间时分,为了泄愤,他窜至房内趁韩某太熟睡之际用砖头猛击其头部造成韩某太当场死亡。为掩盖杀人罪行,童某春点燃韩某太衣物、被子对尸体焚烧,期望能将房子烧着造成房屋坍塌将韩某太砸死的假象,后因火势较大,童某春逃离现场时用棍子将房门从里面抵住。杀了人后,自认为神不知鬼不觉的童某春一直在肥东正常生活,继续以盗窃为生,2010年被逮捕一直在监狱服刑。

  近年来,在贯彻落实公安部、省厅、市局命案积案攻坚行动部署下,肥东县公安局不断完善命案侦破机制,充分发挥整体作战优势,综合运用“传统+科技”手段,相继侦破多起命案积案,将逍遥法外的案犯绳之以法,消除了重大社会治安隐患,同时告慰了受害人及其亲属,伸张了公平正义,维护了法律尊严。(记者 张毅璞)

  (责任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