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天下安。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关注粮食安全的省政协委员张进就如何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及管护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 复制视频网址
- 拷贝调试信息
- V11220.210521.03
视频加载失败,请查看其他精彩视频
张进介绍,我省目前已建成610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面积超过500万亩。通过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治理,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切实增强了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为我省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提供了坚实支撑。
“虽然成绩喜人,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张进表示,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建设任务繁重,建成后管护不力,高标准农田“非粮化”、“非农化”的现象时有发生。

对此,张进建议出台新政确保新建高标准农田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省内统一出台相关规定,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应整村以上区域集中连片与土地整治捆绑实施,把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后新增加的土地作为建设用地指标入市进行交易,所得资金全部补贴高标准农田项目。”
同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调整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他表示,“要改变过去‘重沟渠路轻农田’的做法,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实施,以适应粮食生产高产稳产、抗灾能力强、轻简化、规模化、大型机械化、智能化等现代化发展要求。”
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制订出台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建设标准,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数字化监管体系,建立高标准农田数字化管理平台,推动数据融合应用,全力构筑粮食安全数字化屏障。
针对建成后的管护问题,他建议,加快健全多方参与、责任明确、协调顺畅、保障有力的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明确管护标准,健全公共财政预算、集体经济投入、经营主体自筹等多元化合理保障管护利用机制,积极探索购买服务委托管护、专职管护员网格化精细化管护、金融保险管护等管护模式。严格高标准农田保护,确保高标准农田全部用于粮食生产。(记者 檀美玲 段玉)
来源:中安在线
爱上安徽,从这里开始!微信扫描关注,安徽大新闻、有趣事、身边事,全知晓!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