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池州:文旅融合 激发全域旅游新活力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期间,省级非遗“生漆夹纻”的传承基地——生漆夹纻文化艺术馆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10月10日,作为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这里迎来了青阳县的30多名小学生,他们在艺术馆欣赏完一组组造型迥异、生动传神的夹纻工艺品后,又通过视频了解生漆夹纻技艺的工艺和制作流程,他们还来到研学基地,在基地老师们的指导下,亲手捏捏泥巴体验一回。一位带队的家长告诉记者,这种文化旅游模式太好了,把夹纻工艺这种古老的工艺,应用于现代生活用品中,再通过视频重现工艺流程,简单易懂又富有乐趣,孩子们都被深深吸引了。2017年“生漆夹纻技艺”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九华圣武雕塑有限公司是省级非遗“生漆夹纻”的传承基地,公司负责人徐建武是第五代传承人。他告诉记者,“生漆夹纻”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制作工艺是漆艺中难度最大的,经过复杂的几十道工序后才能完工。为了让传统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2018年徐建武和安徽师范大学联合申请了国家艺术基金,创建夹纻造像艺术传承和创新应用的青年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基地定期培训高校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今年,基地又成为池州市首批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由于生漆夹纻技艺制作的漆器具有质地轻便、造型精准、不易开裂变形等诸多优点,因此早期一直用来制作佛像。”徐建武说,为了让生漆夹纻技艺走进百姓生活,如今公司瞄准文旅开发,已经从单一的夹纻造像拓展到生漆文创艺术品和漆木家居的研发、生产。公司还推出“文化旅游+非遗体验”项目,2019年“生漆夹纻文化艺术馆”对外开放,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为了让游客感受到青阳灿烂的非遗文化,同时也让非遗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和价值。近年来,青阳县结合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精心设计推出“非遗研学之旅”“非遗体验之旅”特色非遗旅游线路,线路涵盖了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多个门类,涉及到国家级非遗青阳腔、省级非遗青阳农民画、生漆夹纻技术、九华玉骨绢扇、朱备木榨油等多项非遗项目。

  “十三五”以来,池州市深入实施“旅游兴市”“文化名市”战略,以加快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扎实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池州市旅游经济持续增长,产业链条不断夯实,产业融合不断深入,文旅品牌影响不断扩大。2019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7043.2万人次,是“十二五”末的1.52倍;旅游总收入776.5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62倍;接待入境游客120.1万人次,是“十二五”末的1.37倍;旅游接待总量和规模始终位列全省第一方阵,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45.7%。池州市新增A级景区14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3家,3A级旅游景区11家,A级旅游景区共计39家;新增国家级及以上品牌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2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先后成功创建世界地质公园、国际重要湿地等国家级及以上品牌12个。

  来源:池州日报

  (责任编辑 陈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