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日,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发生一起命案。临泉县农民王运涛临危不惧,手持撬棍与歹徒展开搏斗,并将其制服,避免了更大的伤亡,被当地人称为“撬棍哥”。

3月21日,浙江省见义勇为先进人物表彰暨见义勇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王运涛被授予“浙江省见义勇为勇士”荣誉称号,并记一等功。
会前,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亲自接见了王运涛等受表彰人员及其家属。
一年多来,王运涛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颍州晚报记者进行了回访。
获“浙江省见义勇为勇士”称号
大约是会议召开前两天,王运涛接到有关部门的通知,请他前往会议现场,与另外13名见义勇为勇士和见义勇为先进分子一起接受表彰。
“事前我并不知道浙江省委书记亲自接见我们。”直到夏宝龙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走进会场,王运涛才知道。
王运涛告诉颍州晚报记者,夏宝龙与他握手时,询问了他的姓名、籍贯、目前的家庭住址和身体情况等,并向他表示感谢。
“夏书记说,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见义勇为的英雄都是最美的浙江人,值得全社会尊敬。”时隔两天,王运涛难掩激动之情。
据介绍,王运涛17岁时离开家乡临泉县,前往浙江省诸暨市打工,至今已23年。23年来,他一直努力工作,希望能融入当地的生活,但身在外地总有漂泊之感。
2014年11月3日他见义勇为,制服正在行凶的歹徒之后,当地人把“最美诸暨人”、“最美浙江人”等称号送给了他,让他心里有了一种归属感。
接见过程中,夏宝龙称赞王运涛等人用自己的行动向全社会传递了积极、向上、光明的力量。希望他们再接再厉,用高尚的品德和英雄壮举为浙江人民再树光辉榜样。
表彰结束后,浙江省相关领导还与王运涛等人一起聊天,并宴请了王运涛等人。
见义勇为后,回归平淡生活
诸暨市大唐镇号称“中国袜都”,织袜企业林立,物流业需求旺盛。2014年11月3日之前的很多年,王运涛一直在大唐镇从事个体运输。
近年来,当地的个体运输户猛增,市场竞争加剧,运输市场不太景气,有时王运涛等上一天,也揽不到一单活儿,家庭收入下降不少。
2015年王运涛将货车转让,在大唐镇租了一间门面,夫妻二人以经营烧烤为生,但是因为房屋租赁费、水电费等开支较高,忙碌一年,收入未见增长。
“家里几个孩子,大的已经读高中,小的正在读小学,正是用钱的时候。”今年王运涛改变思路,不再租赁门面房,进入当地的夜市经营。夫妻二人下午4点半左右开始忙碌,一直到翌日凌晨4点左右,收入有所好转。
王运涛坦言,凭借“撬棍哥”的名声,一年多来他结识了很多新朋友,也给自己的烧烤摊点聚集了一些人气。
王运涛告诉颍州晚报记者,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针对见义勇为人员,专门制定奖励、救治、抚恤、帮扶等保障机制,帮助见义勇为人员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虽然目前的生活压力依然很大,但是王运涛从未想过向当地政府部门求助。他坚信:只要踏踏实实工作,他和妻子一定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因为这个信念,今年春节,王运涛并未回家过年。他和妻子抓住春节期间返乡人员多、餐饮行业生意较好的机会,忙碌在诸暨市大唐镇的夜市上,“虽然累了点,但是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