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明代许次纾认为茶叶适宜生长在长江以南的温暖地区,而位于长江以北的安徽六安金寨却是个个例。作为一个以传统农耕为主的地方,六安金寨因茶叶显得与众不同起来。

  六安瓜片的名茶身份虽然可以追溯至唐朝的“庐州六安茶”,但在民间的扬名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事。抗战时期,新四军曾驻扎此地并接触到了六安瓜片。在部队离开这里之后,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士兵和将领便将六安瓜片的名字和他乡偶遇的味觉记忆带回了各自的故乡。

  解放后的相当长时间,六安瓜片都被指定为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特供茶,开国总理周恩来,常把它作为款待外宾的佳品。

  每一种茶叶都有其特殊的名片,六安瓜片的特殊身份,似乎比其他绿茶都多了几重。绿茶特别图求鲜嫩,因此原料多是以芽或一芽几叶为主。六安瓜片却与众不同,只采叶片,这在茶叶中绝无仅有。

  由于干茶的外形是如同瓜子形状的单片,故名“瓜片”,在各种茶叶里一眼就能识别。茶叶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因此苦涩更轻。六安瓜片的核心产区在金寨县的齐山村(黄石冲)响洪甸、鲜花岭、龚店;裕安区的独山,双峰、龙门冲、石婆店镇三岔村、沙家湾村,以及霍山县的诸佛庵一带,皆位于大别山北麓。

  这里汇集着五大水库,雨季里云山雾绕,茶树攀山栖水而生。当地人还认为,这里特有的独山中小叶种茶,是制成六安瓜片的最佳原料。

  在制作工艺上,六安瓜片可以说是工艺最复杂的绿茶。经过采摘,扳片,炒生锅和熟锅后,还要经受拉小火,毛火,老火,一共六道工序。叶片不像嫩芽娇弱,所以在炒青过程中,温度和力度都要远远胜于后者,炒锅达到100度高温,人手难以胜任,便只能借用高粱穗和节花帚作为翻炒工具,边炒边拍。

  在烘焙上,多数绿茶常是先烘以高温,再逐渐降温,而六安瓜片是唯一一种先使用低温再进行高温的烘焙方法的绿茶。从毛火,小火,最后到老火,火势越来越猛,烘笼内温度越来越高,在边烘边翻的过程中,茶叶得到充分干燥,用手一揉,即成宝绿碎末,这也是判断六安瓜片品质的重要一项。

  说到其中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六安瓜片技艺的非遗传承人曾胜春认为非“老火”莫属。前面步骤导致的缺陷可以在这道工序里进行最后的挽救和补偿,在拉老火的现场,两个工人将烘笼在1000多度的炭火上抬上抬下,这样的动作要连续一百多次,与此同时,茶叶的香味会逐渐溢满厂房。

  品质好的六安瓜片要具备兰花香,金黄汤,匀整甘甜,入口顺滑这几个特点。虽然人工逐渐由机器替代,采摘日期也逐渐提前,甚至减少关键的三道火工序的瓜片也开始大量流通于市场,但是等级最高且最为正宗的六安瓜片仍旧按照传统方式加工制作。

  (文:厚里茶舍;图:何娟;编辑:何娟;审核:洪潮 张尹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