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疏山朗处,留住最美乡愁。这次来查济的目的跟以往不同,跟随安徽大学历史系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查济,对古村落的保护发展与传承开展调研。

  这已经是第三次来到查济了,“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这首描写查济的小诗对我来说早已是耳熟能详。由于团队的其他同学都是第一次来到查济,我早早地替她们畅想了这几天在查济的美好生活。

  按照惯例先在村口的红梅饭店里吃上第一顿饭;在百年的豆腐坊品一碗豆腐脑,还要配上山泉水做的发糕;到二甲祠听一段地方戏,在洪公祠里触摸民俗文脉;旧友新朋巧聚于此,漫步于许溪岸边,遇上一群又一群写生的学生……

  一

  从合肥南站出发,乘坐高铁前往一座皖南小城——泾县,合福高铁的开行,只1个小时的车程便已到站。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泾县查济村,这座村子是国内现存最大的明清古村落,悠久的历史让查济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秀美的风光也让这里有着“画家村”的美誉。

  进村后我们收拾好行李已是下午三点,正巧听说二甲祠里有曲艺表演,我们一行便兴致冲冲的赶往了祠堂。祠堂里正在进行的是泾县云岭曲艺协会的交流表演,喧闹的声音吸引了当地的村民以及往来的游客前来观看。我们也正好借着这个机会,与前来表演的曲艺爱好者进行了一些交流。建于明末清初的二甲祠,是为了纪念中兴六世祖查祈宝,如今会经常举办一些曲艺表演,表演者大都是查济的村民,而且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他们用戏曲这种古老的声音把查济唱给往来的云云游客。

  二

  翻看网络上大量的游记攻略,查济通常都会被冠以“低调”的称号,在皖南众多的古村落中想要脱颖而出确实是不容易。正因为这个“低调”,却又获得了众多旅行者的青睐,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很多古村镇逐渐变得迷茫,而查济仍留有那份初心。

  108座桥梁、108座祠堂、108座庙宇,历史上的查济曾经过辉煌的过往。查济始建于隋唐、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至清末及近代废毁严重。如今,保存下来的古建筑从元至清140余座,岁月的痕迹全都写满了墙面。查济是查姓正村,查姓先祖在此定居以来,人才辈出,金庸先生的祖籍便在这里。

  “慢”一点的查济,村子的历史都藏在一栋栋祠堂里。现存最古老的德公厅屋,还保留着元代修建时的风貌,明代宝公祠的石雕曾让古建大家罗哲文叹为观止,二甲祠欢乐的乐动,仿佛又让这里老迈的文物“活”了起来。

  查济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国家都有一定的经费用以古建的修缮与维护,查济的村民们也用自己行动让查济的文物“活”起来。我们在宝公祠遇到了祠堂的“看门人”,他是查济文物保护协会的第三任会长,他是众多查济文保人的缩影,宝公祠前那幅“前辈创业垂千古,后人维护继世长”春联便道出了他们的心声。

  洪公祠中,展示的是查济的传统民俗。每年春节,查济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的“板凳龙”表演,这应该是查济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了。一节节板凳连接而成的火龙,由全村人共同出人、出凳、出钱修缮。查济人内心深处的那份乡愁,随着板凳龙的火光穿行在查济的条条街巷……

  三

  查济的美,被画家发掘出来,也深受画家们的青睐。一些画家在查济购置房产,村子西面逐渐形成了一个“画家村”。

  漫步于查济的小巷之间,随处可见正在写生的学生,这是查济的一大特色。也正因如此,查济也被誉为“中华写生第一村”。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络绎不绝,他们大都由学校组织而来,很多学生却是第一次听说这里。许溪两岸,这是最受喜爱的写生地点,搬上一个小马扎,他们可以坐上一整天。有一些喜欢另辟蹊径,在村子深处的巷子里,寻一处清净之地,创作出别样色彩。在离开查济的时候,他们都必须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业,有些学校还会将在这里的成果通过画展的形式展示出来,这些展览的举办地通常都会选在查济。

  随着旅游业的开发,查济这座“黄山脚下的世外桃源”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很多外出务工的村民又回到了村子里,客栈、餐馆、工艺品小店、书画用品店等等纷纷开了起来,他们为村子的经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学生和游客们的到来,村子里很多民宿客栈也应运而生。有些村民将自家房子稍加规整,开起了客栈,物廉价美的房间与配套的一日三餐非常适合在此长期写生的学生。随着国内民宿行业的兴起,也有一些人发现了商机,一些精品民宿在查济落地生根,“精致”是这些民宿的代名词。在这座安静的山中古村落里,逍遥地度过一个周末,也逐渐被更多的游客认同。景区官方也在近期举办了一次最美民宿的评选活动,这些民宿商家也借此机会扩大了一下影响力。

  四

  曾有媒体推荐了来查济必做的三件事,我们一早就体验了其中的一件事。清晨,沿溪水前行,来到一座超过百年的老宅。这是一座典型的前店后坊建筑,主人用自己家的生意给老宅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豆腐坊,这是一家专做豆腐的百年老店。

  在豆腐坊里吃上一碗热腾腾的豆腐脑,就是来查济必做的一件事。这是豆腐坊传承百年的经典早餐,根据自己的喜欢加上酱油或者白糖,在唇齿之间体味查济的历史。同学说,这里的豆腐脑与在城市里吃的口感不太一样,山间新鲜的原材料、传承百年的配方加以纯手工制作,自然要好吃许多。

  这座老宅自从清末建成之后,这里的主人就一直在做豆腐。现在的主人也已是年逾古稀的爷爷奶奶,他向我们展示了厅屋桌子上的一张珍贵合影,泛白的照片里是豆腐坊创始人一家的合影,其中年纪最小的那位就是老人的父亲。或许是每天吃豆腐的缘故,两位老人身体仍十分健朗,和二老的谈笑风生间,他们仍面临着对手艺失传困境的担忧。

  五

  如果说对查济的了解程度,这里的导游们绝对都是数一数二的,很多导游从小就在查济长大,她们对查济的感情是旁人无法比拟的,通过她们的话语,把查济说给更多人听。

  导游姐姐是土生土长的查济人,在和她的交谈中,她也表达了自己对查济发展的矛盾心理,“作为查济人,我不希望很多人来查济;作为导游,我希望更多人来到查济”。

  短短一年多时间来到查济三次,从一无所知到逐渐熟悉,街头巷陌像回到家里一样。这几天是在查济最长的一次,也有了一些更深的感触,不知道何时还会再见查济呢?

  看外面的世界,了解市场新的产品与需求,结合徽州的地域文化,做好文化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