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深处的腊月真的很醉人。行走在乡村,处处洋溢着年的“气息”。农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而乡下人过年的传统却不曾改变。年的味道就是在一天天的精心筹备中愈来愈浓的。

  也许是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所致,农家人无论贫富贵贱都把年看得神圣而隆重。

  进入腊月后,一家家争先恐后地开始宰杀年猪。杀猪时,家家都洋溢着欢喜,一家宰杀年猪时,全村的男人都来了,有的抓猪耳、有的拎猪尾、有的捉猪腿,平常忌讳血光的人家此时却把红红的猪血看作吉祥和喜气。他们把猪血叫作“晃子”,杀了年猪后,还要把村子里的人都请到来家中聚餐,俗称“喝晃子汤”或“打晃”。

  整头的年猪被砍成一块块猪肉,大缸腌制后,都悬挂在火塘的上方,烟火薰烤十天半月即成地道的大别山特产一一“腊肉”。晴好的天气,薰好的腊肉被农家用竹杆一排排晾晒。腊肉的香味足以使人涎水长流、食欲大增。山里人制作的腊肉除自足外,还被在外工作或务工者捎到城里,带向远方。

  农家的腊月是充满着期待的日子,老人们特别忙碌,他们将爱意和亲情点点滴滴溶入传统美食中,一天天焦急地盼望着远方的儿孙归来。他们用上好的冻米、花生、芝麻蘸糖,希望儿孙的日子甜甜蜜蜜;精心地制作糯米丸子、肉丸子、豆腐丸子、红芋丸子,盼望一家人团团圆圆;他们把挑选的上好竹笋叫“节节高”、野花菜叫“珍珠菜”、猪头叫“圆宝”、猪舌头叫“赚头”、猪耳叫“顺风”……老人们制作的其实不仅仅是传统美食,也是亲人们的精神大餐,更是良好的祝愿!

  豆腐是必不可少的食物,每家都要做很多,因为春节忌讳白色,所以豆腐都要用花生油或菜籽油一块块炸成金黄色,一个小村庄如果有三两户人家同时炸豆腐,足以让整个村庄香气四溢。

  打糍粑也是一项饶有趣味的活动,在同一天,家家户户都将糯米蒸熟,放在碓臼中,由村里四五个身强力壮的男子汉用木棍捣熟,制成一个个饼。这种重体力的劳动充满了乐趣,充满着乡村的浪漫风情。

  二十三祭灶,我们金寨人叫“送灶王爷上天”,在这一天,家中主妇会在灶台上摆着供品,燃放着鞭炮,并虔诚地祷告着灶王菩萨“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后就打扫卫生,俗称“除尘”,还要紧张地置备没有买齐的年货。

  再之后,就是迎接外出的亲人返家,已经团聚的家庭,洋溢着亲情和温馨,还未到家的外出者家人更是望眼欲穿,乡村处处返家的红男绿女络绎不绝。

  当亲情孕育至最浓最酽时,年已经走到了我们面前。

  此时就到了王安石给我们描述的《元日》时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文:漆威;图:漆威、王峰、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