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信包箱沦落成“广告箱” 合肥老旧小区信包箱正在智能化改造

  信包箱,顾名思义,就是收纳信件和包裹的邮政专用箱。在使用了很多年之后,很多人都已经将它淡忘了。“你要不提,我都想不起来楼下还有这种小箱子!”1月18日,在省城长江西路蜀秀苑,一位老人这样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记者走访合肥多个小区发现,以往承担信件收揽等多个功能的信包箱,境遇愈发尴尬,甚至被当成了广告纸的“收纳箱”。就算存在感如此不强,但“惯性”地,在很多新建小区中,它们仍然尴尬地出现着。

  现状:信包箱塞满广告传单

  “以前我们楼下的信包箱可热闹了!”1月18日,徐维告诉记者,在很多年前,建于单元楼下的信包箱,是各家信息沟通的“窗口”。那时候父亲在外地,总在固定时间给家里寄信,“有时候父亲还在信封里夹点钱给我买零食。”“后来父亲调回来了,也就不写信了。”徐维说,此后家里的信包箱逐渐被冷落。“除了放报纸,几乎没其他功能了。”

  曾经“繁忙”的信包箱境遇愈发尴尬。在合肥市蜀山区某宿舍,信包箱安装在单元门门铃一侧。记者观察发现,12户人家中尚在使用信包箱的仅1户。“天天早上都有两三拨来送报纸的,就直接从窗台往家里塞。”一位大姐说,也有几份是搁在信包箱里。在梦园小区,信包箱的遭遇也差不多,记者随手打开几个信包箱,箱门打开时伴着刺耳的咯吱声,里面放置了雨伞、布袋等物品。在望江西路270号的红园小区,仅有零星几个红蓝的老式信包箱,用记号笔标注的门牌号已模糊不清,外漆脱落不少,箱底巴结着蜘蛛网,箱面布满划痕。

  声音:信包箱是舍弃还是智能升级?

  虽然不再承担“收信”功能,信包箱仍然“存活”于近几年交付的小区里。

  1月19日,在省城若干个近几年交付的小区里,记者仍然见到了信包箱的身影。“感觉这都是标配吧”,省城滨湖某新建小区业主李女士告诉记者。“建信包箱肯定是有成本的,但实际上使用率极低。从节约的角度来看,这些信包箱应该取消了。”采访中,多位市民持有类似的意见。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规定:新建住宅必须每套配套设置信包箱,开发企业未设计或未安装信包箱的住宅项目,将不能通过初期相关审批和分户验收。“希望政府能将智能信包箱纳入居民住宅设计规范中。”采访中业内人士呼吁,这样既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又可以真正方便市民需要。

  合肥:老旧小区信包箱正在智能化改造

  据悉,去年10月,《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肥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出台(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将智能信包箱、智能快件箱纳入合肥市城镇老旧小区“基础类改造”项目。

  合肥市邮政管理局普便服务处处长陈宇介绍,智能快件箱就是原来只能收包裹、快件的智能终端;智能信包箱是新开发的既能收包裹、快件,又能收信件(挂号信、平信)、报纸的智能终端。智能信包箱在硬件上增加了IC读卡器,住户可以使用门禁卡或特制卡收取信报;软件上增加了投信员专门入口,投信员在柜机端登录主页后选择楼栋、房号开门,开门后关门触发短信通知住户,同时住户可以通过输入房号密码取信报。

  (责任编辑 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