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百年名校书写传承创新的新篇章——记全国文明校园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作为芜湖名校的安师大附外,前身为1897年始建的广益学堂,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李克农都曾在此求学。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圣雅阁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稼祥纪念园是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底蕴不断沉淀,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近年来,安师大附外传承、发展、完善、创新,在新时代书写着新的辉煌篇章。前不久,学校获评“全国文明校园”,成为芜湖迄今为止唯一一所获得该荣誉的中学校园。

  底蕴丰厚 润物无声滋养心灵

  天气晴朗时的课间,安师大附外广益楼前的小花圃总会坐满读书的学生。小花圃畔,鲜花组成的“立德树人”四个大字分外显眼。四季可见花开的小花园,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青春面庞,成为校园里一道最具活力的风景线。

  身处闹市却能闹中取静,这是安师大附外的独特魅力,123年的丰厚历史文化底蕴,渗透在校园里的自然环境当中,润物无声滋养着师生的心灵。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除了见证学校百年历史的圣雅阁楼,学校的“义德楼”“经方堂”也都大有来历,其中,“经方堂”于1936年由李鸿章之子李经方捐资建造;“义德楼”是为纪念“广益学堂”的创办者——美籍瑞典人卢义德而命名的。王镜芙、王稼祥、李克农、阿英、宫乔岩……这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曾经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求学、从教岁月。求学、明理、以大众为己任、为国家崛起而读书,家国情怀、奋斗精神,积淀在狮子山上,成为这里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

  120多年来的风雨磨砺与新时代教育思想相结合,催生出新的丰硕成果:学校初中部中考升入省示范高中比率、高中部高考本科达线率多年位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连续18年在芜湖市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中被评为市优秀等级学校;连续获评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安徽省文明单位,获得历次芜湖市文明单位标兵光荣称号……“规范加特色,合格加特长”的办学目标和“文理并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的育人理念,已经成为百年附外的一张崭新名片。

  师生共进,教学相长,近年来,安师大附外教师队伍建设亦有新突破。“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成长平台,为我们参加各种培训、比赛提供机会。老教师也是不吝赐教,公开课时会认真地提建议,帮大家磨课。”6年时间里,从一名青涩的青年教师,到骨干班主任,青年教师秦田在安师大附外得到了迅速成长。而这,正是学校开展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道缩影:学校目前有教职工近200人,其中高级教师52人、中级教师70人,拥有全国、省、市优秀教师44人,省市级骨干教师17人。

  特色凸显  力促学生多元发展

  “合适最好”——在安师大附外采访时,学校负责人、教师频频提到这一理念。尽管年年中考升学率名列前茅,但在安师大附外,文化课成绩从来不是衡量一名学生的唯一标准。“合适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特色教育是合适教育的具体体现。”学校副校长汪澜说,这就是安师大附外今日发展之“魂”。

  这种特色教育,体现在学校外语品牌的树立上。作为全省首所公办外国语学校,俄、日、德、法等第二外语的设置,小班化的教学,多教材的运用,本校教师、安师大教师和外籍教师“三维一体化”的授课模式,以及丰富多彩的对外交流活动等,使得安师大附外的外语特色和优势得以彰显。2009年,学校创办了高中国际班,截至目前,已培育近100名学生输送到国外大学继续深造;同期学校接收AFS国际交换生30多人。

  特色教育,体现在独树一帜的艺体教育上。学校与安徽师范大学音乐、美术学院联办高中音乐、美术特色班,2019年,学校艺体类学生参加高考人数为91人,有87名同学专业课和文化课本科双达线,其中美术班双达线率为100%。“学校每年5月份举办校园艺术节,包括艺术作品展示、文艺表演等,实现了全员参与。每年10月份举办运动会,仅开幕式就能持续4个多小时,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一场嘉年华。”秦田告诉记者,艺体特色教育提供了“新的尺子”,每位学生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赢得了掌声与赞誉。

  特色教育,还体现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当中。目前,安师大附外开设有3D打印社、机器人社、创客社、气象科普社等40多个社团,同时实现了社团活动课程化、教材化、常态化。“我报名并入选了校史馆讲解员,学校定期邀请王稼祥纪念馆的讲解员来给我们培训,现在已经能独立在校史馆讲解了。”高二学生祁兰婷说,班上的同学都参加了各种社团,在社团活动中锻炼了能力、发掘了潜力。(记者 赵丹丹 王俊)

  来源:芜湖日报 

  (责任编辑 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