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次带量采购,我省一年挤掉药价耗材“水分”超过20亿元

  “现在每盒药的价格不到原来的一半,省了不少钱。”12月14日,当乳腺癌患者丁女士在合肥市一院门诊拿到药品“来曲唑”对记者说。从今年11月20日起,第三批国家组织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在全省落地执行,55种、89个品规中选药品平均降价为54%,最高降幅达95%。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秦侃主任介绍,以绝经后晚期的乳腺癌病人常用药品来曲唑为例,原价95.28元,执行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后,同样厂家的药品直接降价到43.21元,不到原来价格的一半。

  同样是老病号的程先生患糖尿病多年,也长期在合肥市一院门诊就诊、拿药,“原来一盒拜唐苹64块多,现在降到5块多。”原来,从今年5月份起,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正式落地安徽,32个品种的药品平均降幅53%,最高降幅93%。“其中,50mg*30片规格的原研阿卡波糖片,即拜唐苹,从原来的每盒64.52元降到5.42元,降幅超过90%。”

  药品、耗材价格虚高加重了患者的医疗负担,是造成“看病贵”的主要原因,饱受群众诟病。为了解决药品、耗材价格虚高,我省不仅迅速按照部署,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产品三个批次共122种药品落地惠民,还率先在全国探索开展省级集中采购、医疗机构联合带量谈判议价“破堤”行动,打破“药价高”的堤坝,挤出药价虚高“水分”。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我省先后5次开展省级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谈判议价,年约结余资金20.23亿元。”

  据了解,2018年底,省医保局创新建立“17+13+X”种抗癌药降价惠民机制,在国家确定17种抗癌药降价落地的基础上,我省又选择13种抗癌药实施省级抗癌药带量专项采购,价格平均降幅达39.52%;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放大“X”数量,将更多的抗癌药纳入带量采购。“在全国率先破解高值医用耗材招采难题,2019年7月和今年8月先后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破冰’‘破浪’行动,骨科脊柱类、人工晶体类、骨科关节类、心脏起搏器类耗材分别平均降价53.4%、20.5%、81.97%、46.75%。”省医保局负责人介绍,此外,我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非过评药品招采,2019年12月和今年10月份我省两次开展未过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29种头孢菌素类和6种抗肿瘤药品平均降幅35.16%,60种呼吸系统用药、抑酸药、肝胆疾病用药及医学影像对比剂平均降幅50.26%。“通过这5次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每年约为参保患者和医保基金节约20.23亿元。”

  “无论是国家还是我省的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挤掉了药品耗材中虚高的‘水分’,减轻了患者医药费用的负担,可以花更少的钱吃上药、看好病;对医保基金来说,以前有相当一部分为虚高药价埋单了,现在也减少了医保基金支出,基金也更安全。”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与此同时,还优化了营商环境,进一步营造了公平透明的医疗行业营商环境,建立起医保部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与耗材企业的“亲”“清”关系。

  据统计,为了保障医保基金安全,防止基金“跑冒滴漏”。我省连续三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49814家次,处理违规医药机构15142家次,追回医保基金15亿元,8家医疗机构有关责任人和53名参保人员被移送司法处理。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张永 文/摄

  (责任编辑  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