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聚美好安徽]岳西余畈村:小茭白大产业 因地制宜富农家

储昭才向记者示意茭白孕茭的位置储昭才向记者示意茭白孕茭的位置

  中安在线 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鸡不啼,狗不喊”这是一句当初形容岳西县主簿镇余畈村贫穷面貌的话,意思是当地人穷,养不起鸡、犬。而如今来到余畈村,宽阔的道路、完备的公共设施,家家户户两层小楼,鸡犬相闻,一点看不出当初的贫穷模样,这样的改变,就要从小小的茭白说起。

  贫困村的峰回路转

  为什么以前这么穷?村支部书记王玉怀告诉记者,余畈村平均海拔800多米,是一座高寒山村,这里种植水稻经常会遭遇大范围冷浸田,造成水稻“青封灾”,也就是水田温度过低,水稻不结穗。颗粒无收的村民年收入最低甚至仅有三四百元,别说养狗了,人都要饿肚子。

  2000年,农技专家下乡的过程中,了解到这一现象,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在主簿镇的自然条件下,可以尝试种植反季节茭白,即在夏季高温季节种植茭白。“茭白在平均温度高于30℃后就不孕茭,而通过打深井,用水泵抽取井水,对茭白进行灌溉冷却,在高温季节仍可以生长出茭白。”在专家们的推广下,18户农户尝试种植了17.1亩茭白,没想到当年就获得了丰收,最低亩产3300斤,高的可达5600斤,那年冬天,这18户还卖起了种苗,每亩种苗钱至少5000元,当年就有5户收入过万。

  山里人的幸福生活

  今年53岁的余畈村村民储昭才早年一家人生活在深山里,妻子患病,两个孩子正在上学,自己在外打工赚的钱根本不够花,一家人生活窘迫。见到村里种茭白赚了钱,2015年储昭才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回到家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种了5亩茭白,当年亩均收入7000元。这可比在外务工赚得多,而且还能照顾家里,可算是解决了储昭才的生计问题。

 聊起如今的生活储昭才露出笑容 聊起如今的生活储昭才露出笑容

  第二年,在政府的帮助下,储昭才一家移民搬迁,从山里搬到了村里,100多平米的两层小楼成了他的新家。“水、电、道路、房子都是政府帮修建的,生活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了。”储昭才向记者感慨道,随着两个孩子大学毕业陆续工作,储昭才一家的生活更好了。今年天气异常,老储家的田地受到影响,茭白减产。“现在日子好了,这点风险扛得住,明年肯定会更好。”储昭才的信心不仅来自于家底子厚实了,让他更有底气的是,他又跟着村里干起了猕猴桃种植,过两年果树挂果,亩均收入能超过2万元。如今,他和老伴还在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工作,每年工资还有2万元。“日子过得是越来越红火,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小山村的欣欣向荣

  茭白已经成为余畈村的“招牌”,作为“大别山高山茭白发源地”,如今的余畈村种植反季节茭白1200亩,种植猕猴桃1140亩,发展茶叶600亩,新建茶叶加工厂1座,带动5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平均增收18000至28000元。2018年人均纯收入达23000元,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

  目前,全村拥有合作社十多家,85%以上农户加入了农民协会或合作社,其中100%的菱白种植户都加入了协会。2017年“三变”改革首先在余畈村试点,合作社基地每年季度性用工2500个带动农户约50户,户均增加稳定的务工收入6000余元。

  “虽然茭白市场一直供不应求,但是我们也在茭白之外谋求更多发展。”据王玉怀介绍,余畈村正在探索发展茭白与甲鱼、泥鳅、鸭子等套种养,并引进茭白加工企业,提高茭白的产品附加值。未来,围绕着小茭白,更多的“大文章”在等着余畈村村民们去书写。(记者 张毅璞 刘炜鑫 王彬彬)

  (责任编辑   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