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于1989年申报进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试点,获得教育部批准。同年9月,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第三职业高级中学分别被定为电子、机械行业“双元制”试点学校,两校分别与联办的行业组成“芜湖市电子职业教育联合办学董事会”和“芜湖市机械电子培训中心管理委员会”,分别制定了章程,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均由行业第一把手担任,联办行业即电子局和机械局给试点学校提供资金或设备,解决校内实训问题,并在下属企业建立生产实习工位。

  所谓“双元制”就是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职业人才的模式。“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首创的,被誉为“制造高水平职业人才的大熔炉”,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因而蜚声世界。德国职业教育分两个层次,一是相当于我国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第二是相当于我国大学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德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凡经行业协会认定的学校招收的学生,企业必须与学生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教育合同”,学生每周3至4天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学习,1至2天在学校学习与职业相关的理论和文化课。在德国16岁至19岁的青年70%接受过这种教育。教育资金由企业支出,学生每月可从企业获得生活津贴,教师工资、设备、耗材均由企业承担。行业相当于我们的工业管理局,负责监督调节、学校资格认定、考试考核、合同履行管理、资格证书的发放。德国政府还制定法律法规,给予法律保障,并参与调控,科研机构也给予支持。

  芜湖市职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教育改革中寻求改变单一的普通中学的模式,采取教育部门与行业、企业联办或自办的方式,首次在6所普通中学及部分企业内创设了14个职业高中班。但是由于计划经济影响,民众观念滞后,出现招生困难。1985年1月,中共芜湖市委召开常委会,决定市劳动局参与制定招生和专业设置,学生毕业后,劳动部门解决就业问题。同年,芜湖市在全国率先进行分流招生,职业高中招生人数突破1400人,提前6年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招生1∶1的目标。6所普通中学随之易名为职业高级中学,并对6所职高专业进行了分工。到1989年形成了稳定的办学体制,全市职业教育得到初步发展。芜湖市在此基础上作出了兴办“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决策。芜湖市“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实施以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1989年实施之初,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决定从企业职工工资总额中提取1.5%,作为“双元制”基金,当年征收近百万元,投入到实训基地建设。1989年下半年,全市职业高中在校生达4439名,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比为1.02∶1,当年招收职业高中学生达2039人,比例增加到1.53∶1。学生在职业高中不仅获得毕业证书,还取得了多种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增强了就业竞争能力。

  来源:芜湖日报

  (责任编辑 张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