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一年来我省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共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近7.8万人,共1.2万名“老赖”主动履行金额达11.23亿元。大力奖励信用行为,我省还累计发放道德信贷近12.7亿元,截至目前均按时按量还款。

  道德信贷没有赖账坏账

  诚信缺失是群众的“痛点”,也是社会治理的难点。省文明办主任杨明世在发布会上介绍,去年8月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的工作方案》,把19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列出来集中治理。我省年底出台了《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了19项治理任务,由31个相关单位负责落实。一年来,各地各单位相继推出20多项务实措施、管用办法,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氛围,省文明办会同省信用联社、省担保集团等有关部门实施“道德信贷”工程,“以道德做担保,以诚信做抵押”。2015年该工程在滁州市开展试点,逐步在全省范围推广,累计发放贷款近12.7亿元。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全省道德信贷受益人都做到了按时按量还款,没有出现一例赖账坏账。“道德信贷工程的成功实施,推动形成了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鲜明价值导向。”

  曝光“老赖”近7.8万人

  刚柔并济,我省还把诚信建设融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五大创建”活动,纳入测评体系,作为重要内容,给予较高权重,引导各地各部门把诚信建设抓紧抓实。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省公安厅开展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治理,深化集群攻坚,全省破案7922起,同比上升41.64%,有力保障了群众的财产安全。省高院与省信用联社协调实现网络查询的升级,实现了查控超额冻结功能,全省共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近7.8万人并进行媒体公开曝光,限制高消费近11.9万人次,限制乘坐飞机近18.6人次,限制乘坐高铁近2.8人次,共1.2万名“老赖”主动履行金额达11.23亿元,营造了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良好氛围。

  -新闻延伸

  探索建立信用修复机制

  我省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早在2003年,就将“信用安徽”建设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施“861”行动计划的六大基础工程之一。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得志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8月,合肥、淮北、芜湖、安庆4市入选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入选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截至7月末,我省8市信用监测排名进入全国前50,总数居全国第一。

  我省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也在不断健全。截至目前,省信用平台和“信用安徽”网站累计提供信用核查超200万次,出具信用查询报告2400份,奖惩结果反馈5755条。 “失信惩戒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全社会依法守信。”我省探索建立信用修复机制,激励有轻微失信的市场主体改过自新、诚信经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刘媛媛/文余红霞/图

  (责任编辑  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