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长丰县杜集乡的罗大娘一家在附近林地里采了很多新鲜蘑菇,谁知竟将罗大娘和儿媳送进了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记者从安医大一附院高新院区了解到,近期该院急诊科已陆续收治了6名食用毒蘑菇中毒的患者,其中罗大娘极其儿媳病情危重。医生提醒,夏季是毒蘑菇的“生长旺季”,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轻易采摘食用。

  喝碗蘑菇汤,两人住进EICU

  “没想到我和儿媳就吃一碗蘑菇汤,差点要了命。”提起蘑菇汤,罗大娘仍心有余悸。7月14日,罗大娘家人在附近的林地发现了许多新鲜的蘑菇,当即采摘回家,准备大饱口福。

  谁知在吃完后的7小时里,罗大娘和其儿媳相继出现上吐下泻,头晕、四肢乏力等不同程度的症状,于是两人赶到当地诊所就诊,被确认为是毒蘑菇中毒。由于病情急速恶化,肝功能严重受损,患者被送往安医大一附院高新院区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治疗。

  通过诊断,患者确认为胃肠型中毒并伴有严重的急性肝损伤等症状,医护人员们第一时间为患者采取了洗胃、导泻、抑酸、脏器保护、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并进行了血液灌流。早期血液灌流对清除毒素至关重要,这一措施可清除一些与蛋白质或脂类相结合而为一般血液透析所不能清除的物质,而罗大娘和她的儿媳在入科后的两个小时内就已经开始了灌流治疗。

  经过医护人员72小时的奋力抢救,罗大娘和儿媳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转入普通病房治疗。EICU科主任周登川主任表示,此次“肇事”的毒蘑菇,虽和普通菌菇相似,但其含有的毒素,误食后,对肝脏和肾脏有严重的损害作用。

  很难快捷鉴别,最好是“不采不吃”

  据介绍,因为温度较高,雨水充沛,夏季为毒蘑菇的“生长旺季”,我国的蘑菇种类繁多,分布的地域也非常广,毒蘑菇约100种,致死的也超过十种。

  野生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一种毒蘑菇常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又常常存在于多种蘑菇之中,因此中毒后的临床表现也复杂多样。毒蘑菇中毒的病死率高达50%,且具有家庭聚集性中毒的特点。目前尚无简易科学的方法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

  周登川提醒,一旦误食毒蘑菇,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在等待医院救护时,可给中毒者饮用大量温开水或淡盐水,并刺激其喉部,尽量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对于已经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目前,世界上尚无治疗毒蘑菇的特效药,比起早期催吐、洗胃、导泻、灌流减少毒素吸收、对症支持治疗等,管住嘴,不采不吃才是正确打开方式。

  孙林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责任编辑 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