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和有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通知在社会上反响强烈,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公车使用浪费依然严重。
与公车使用中浪费现象严重相伴的是,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在“三公经费”中占大头。据财政部统计,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59.15亿元,占“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是公务接待费的4倍。
公车耗费:“屁股底下一套房”
多年来,“三公”消费中的铺张、浪费和腐败问题,一直为人民群众所深恶。“车轮上的铺张”,更是饱受诟病。
做过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曾连续8年就公车问题提出议案。他说,公车浪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车私用严重,真正用于公务的时间较少;二是占用道路资源,加剧交通拥堵;三是维修费用较高,运行效率低下。
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监察局副局长杜黎明在提案中称,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已达200多万辆(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配车),每年消费支出1500亿―2000亿元,每辆公车年均消费额为8万―10万元;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是0.82万元,而机关公务轿车则高达3万元以上,使用效率却仅为社会运营车辆的1/5至1/6。
每辆公车每年耗费数万元的运行成本,长年累积下来数额惊人。一位基层干部戏言:“可用‘屁股底下一套房’来打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