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给芜湖老百姓一片蔚蓝的天一泓碧清的水

  2020年,芜湖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彭湃激荡的历程。回应芜湖近400万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态环境的渴望,芜湖生态环境部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众望,以“环保铁军”的姿态,扎实苦干,奋勇争先,给全市人民奉献了一份沉甸甸的答案。

  在过去的一年,芜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新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基本形成,芜湖提前一年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十三五”目标,连续三年水环境质量全省名列前三,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取得决定性成果,82条黑臭水体全部治理完成。

  蓝天保卫战持续发力

  蓝天保卫战持续发力。面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严峻形势,芜湖生态环境部门坚持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坚持深度治理和科学管控“两手发力”、污染减排和环境扩容“双轮驱动”举措不动摇,通过多元化控煤、深度化控气、联防化控车、常态化控尘、网格化控烧“五控”科学施策。累计投入1亿元,建成投用镇(街)空气监测点74个、激光雷达2套、移动走航1套、机动车遥感20套、预报预警平台1套污染源“靶向治理”更加精准。

  截至今年11月11日,芜湖市PM2.5平均浓度为31.5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37.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1.1%,同比提高20.9%,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二位,较2015年增长6%。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量已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约束性指标任务。

  碧水保卫战稳中有进

  芜湖生态环境部门以“监测预警、目标考核、生态补偿”为抓手,全力推进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对33个地表水断面进行监测预警并将27个河流控制断面纳入水质考核。全市提前一年消除劣五类水体,黑臭水体整治达到96.3%,超时序超标准完成90%的整治任务,进度超过全国地级市平均水平15.1个百分点,入围全国第三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十三五”期间共建设92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今年1-9月,全市6个国控断面水质均值达到Ⅱ类标准,青弋江宝塔根、裕溪河裕溪口、黄浒河荻港3个国控断面优于国家考核要求。“十三五”期间,芜湖市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100%;4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100%。全市COD较2015年累计下降9.21%,提前完成“十三五”要求。“十三五”期间全市均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净土保卫战初见成效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芜湖全面实施“土十条”,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成果应用,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强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完成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

  2020年,芜湖加强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和高风险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控,对全市工业企业尤其是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开展大排查,梳理重大环境风险管控清单,切实消除环境隐患。继续开展固体废物排查整冶行动,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利用处置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深入推进危险废物综合收集、贮存、转运平台试点,探索开展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分类分级管理。以“无废城市”为目标,推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尾矿库污染防治。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环境监管执法保持高压态势

  2020年,芜湖市生态环境部门充分运用12369环保举报热线,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生态环境领域涉黑涉恶问题线索,针对行业领域乱点乱象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移交涉乱线索18条、涉“保护伞”线索1条。三是保持环境监管执法高压态势。今年累计检查企业1760家次,出动执法人员3625人次,下达监察意见13份,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10份,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36件,罚款金额662.24万元,申请强制执行8件。

  打造了“智慧环保”统一信访处理平台,建立“线下办理、线上流转”的群众信访事项办理程序。截至10月底共受理环境信访投诉5369件,均及时受理转办。构建执法联动机制,快速侦破了数起工业固废、医疗垃圾倾倒等环境污染案件,有力打击了违法犯罪嚣张气焰。

  大江晚报记者 夏成俊

  来源:大江晚报

  (责任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