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底,坐标合肥,世界上第一台“核磁兼容脑PET样机”的所有部件已按计划全部交付,科研人员正进入冲刺阶段,争取在10月底组装完成。昨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专访加拿大健康管理中心科研总监、加拿大劳森研究院高级科学家、加拿大温尼伯大学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301医院客座教授、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张弓,他透露:将在明年3月份正式在加拿大向全世界发布第一张脑PET图像。据了解,该款脑PET成像系统将填补我国高端影像设备在脑科学研究领域的空白,推动国产高端医疗设备在脑科学影像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样机本月底组装完成

  人类与老年痴呆症的较量由来已久。

  2017年,默沙东宣布将终止新药Verubecestat的临床Ⅲ期试验,该药物本被寄希望用于攻克困扰人类近百年的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疾病类型),现在却被认为“几乎不可能得到一个积极的临床结果”。这不是人类第一次在与老年痴呆症的较量中宣告失败。礼来制药也曾在一年前宣布Ⅲ期临床药物Solanezumab未达预期效果。

  但是,合肥却传来了好消息。2019年9月底,合肥终于拥有了世界上“第一台核磁兼容脑PET样机”的所有部件。张弓和他的团队正在星夜兼程,力争在10月底组装完成。

  “我们正在对整机的安全性、功能性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及进行软件开发设计,计划于2020年中期申请FDA。”张弓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我们计划在明年3月份,正式在加拿大向全世界发布第一张脑PET图像。”

  尽管新系统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人类的全面胜利,却将极大改善脑部疾病的早期检测。张弓说:“新系统可提前10年发现和预防老年痴呆症”。这也意味着,人类正在与老年痴呆症的较量中利用检测技术争取最宝贵的“时间”。就像两支遥遥相对的舰队,抢先发现对方,就意味着战场的主动权。

  能为患者争夺宝贵时间

  在合肥高新区一间不大的会议室里,张弓试图用一组图例讲述时间对于大脑疾病患者的重要性。图例上显示了一个老年痴呆症患者在患病前若干年脑部的病变进程。

  “这是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张弓说:“20年以前,他的脑部和正常人是一样的,但10年以前,这个黄绿色的淀粉(粥样蛋白)的堆积就已开始了。”而张弓的新系统(核磁兼容脑PET)抢夺的就是这宝贵的10年。“尽管现代医学至今对老年痴呆症无解,但我们可以提前10年发现和预防老年痴呆症。”

  “我们之所以惧怕老年痴呆症,除了病情本身的表现之外,就是它的被发现时间。”张弓说:“一旦提前发现,40%的痴呆症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推迟其发生。”

  与全身PET系统相比,较小直径的脑部PET系统有可能提高分辨率约10倍,提高灵敏度约2倍,并可有效降低辐射,较为精准地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大大提高了痴呆症的早期筛查效率。与此同时,与全身PET相比,脑PET的治疗成本将被降低。“未来,我们希望它能发展成一款‘筛查类产品’,一次治疗成本从目前的一万多元降低到两三千元。能够有效地覆盖中国地市级城市。”

  老年痴呆症是社会问题

  许多世界级的发明都源于人性中至善的那个部分。

  张弓的母亲是一位脑部慢性疾病患者。“(当初)我就看着她的病情一步一步逐渐在往下发展,我当时就在想,对于这种脑部的疾病,为什么我们这么难以治疗。”

  数据显示:2010年,脑疾病已为中国带来472亿美元经济损失,有学者估算脑疾病造成年均社会负担为6972亿元。

  检测是一个重大的难题。由于大脑无法提取出一部分组织来进行检查,张弓希望研发一种设备,让脑部的医学成像更清晰。从2015年开始,他组织加拿大国家科学院、皇家医学院、美国科学院等各国专家一起来做这件事,这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而“核磁兼容脑PET”的试运行只是一个开始。

  今年5月,张弓教授团队对外发布世界首个脑部疾病的智能预防及管理模型。据悉,基于该模型的脑部疾病管理平台已在合肥高新区落户,利于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发与制造、脑部疾病预防及管理业务的开展。

  数据显示:在2015-2030年期间,全球痴呆症患者总数将增长60%,中国为70%。如果推迟5年发病,将使患病率降低约45%,这将节省巨额的医疗费用,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新闻链接

  世界首个“移动式术中核磁项目”明年完成

  2018年,中加健康研究院落户合肥。该研究院由高新集团和加拿大国家科学院院士专家团队共同设立,旨在打造集前沿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业应用转化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研究及产业化基地。加拿大科学院院士John Saunders说:“脑PET之前都只是有些想法或相关的一些经验,并没有做完全开发,研究院成立后把这些想法和非常初步的研究变成可用于病人的医疗设备。”

  另一个好消息则是:张弓和John Saunders率领的团队正在主持世界上第一个“移动式术中核磁项目”,预计将于明年5月完成。John Saunders是全球首台术中核磁的研发者。“所有的开颅术,比如脑肿瘤、癫痫、中风,或者往脑部植入电极等手术,全部都需要运用的术中核磁,目前全世界1万多家医院却只有72台,中国仅有9台。”John Saunders将新项目视为术中核磁的“Next generation”。造价1000万美元以上的术中核磁设备的价格将被降低至250万美元。John Saunders预计,新一代产品至少将在世界上装备1000台。

  这令John Saunders倍感欣慰。他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发第一代术中核磁设备,起因是他朋友的孩子在做脑部肿瘤手术时,缺乏精准的脑部成像技术,导致二次手术。“60%的病人在手术当时都无法确认肿瘤切除干净了没有,必须第二天才知道。”John Saunders说:“我希望(它)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梁巍/文

  (责任编辑  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