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手在快速扑克比赛中记忆扑克。选手在快速扑克比赛中记忆扑克。

  晨报讯 当你洗一副扑克牌的时间,别人已经背下一副扑克牌……曾经电视上的“过目不忘”,如今真实地出现在第26届世界脑力(记忆)锦标赛合肥城市赛上,众多记忆高手的表现让不少市民叹为观止。

  现场:半分钟记忆52张乱序扑克

  据悉,今年是合肥首次举办世界脑力锦标赛城市赛。本次的比赛共设有儿童组、少年组和成人组3个组别。赛事项目同世界脑力(记忆)锦标赛项目一致,包括“人名头像”、“二进制数字”、“随机数字”、“抽象图形”、“快速数字”、“虚拟历史事件和日期”、“随机扑克牌”、“随机词汇”、“听记数字”、“快速扑克牌”10个比赛项目。

  15日下午,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来到最紧张激烈的快速扑克比赛现场,现场选手需要准备四副52张的扑克牌和一个计时器。该项比赛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尽量记住一副52张扑克牌,一旦选手记错,任何一张牌在中途出现了不一致的地方,那么统计到此为止。

  在比赛现场,不少选手为了保持高度的安静状态,纷纷戴着耳机或耳塞来隔绝外部的噪音干扰。在裁判长宣布比赛开始时,每个人都进入了自己的比赛节奏。选手们打开手中的扑克牌,逐一开始记忆。

  记忆时间结束,紧接着是扑克牌顺序复盘,选手的手指灵活地抽取着每一张记忆中想要的牌面,一张一张地按顺序放好。有的选手中途几乎没有停顿,顺利地完成了52张扑克的复序。但是也有小选手在回忆牌面顺序时遇到了阻碍,有两张牌思前想后不知该调整在何处,着急地拍了拍脑袋。比赛结束,裁判核对牌面,数过了第14张后发现了错误,小选手懊悔地说道,“哎呀,颠倒过来,我就全对了。”

  淮南大二学生十个项目九个第一

  在快速扑克比赛中,来自淮南的大二学生李杨与其他选手在计时后争分夺秒地记牌不同,他有条不紊地戴上耳机,压低帽子,慢慢地调整情绪,过了五秒之后,拿起桌上的扑克牌,逐一开始记忆,扑克牌在他手中,如流水般不停歇地滑过,看完最后一张,便迅速合上扑克牌,拍下身前的计时器,上面显示着“31秒”。

  “第一轮记忆失败了,所以第二轮记忆时,有点保守,平时正常能够更快一点,二十多秒吧。”比赛之后,李杨对自己的成绩并不是特别满意。

  但是,在别人眼中,这个成绩已经十分了不起。在此次比赛中,李杨在成人组总共十个单项比赛中,获得其中九个第一,仅在“听记数字”这项失手,排名第五。凭借出色的发挥,李杨获得此次比赛最终的冠军。

  这个冠军对于李杨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比赛,获得的第一个冠军,距离他开始学习记忆项目才刚刚过去一年。

  “之前看《最强大脑》,偶然一次看到王峰只要十几秒就能记住一副牌,感觉十分神奇,就好奇来学习,没想到就停不下来了。”李杨告诉记者,在上大学期间,对记忆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学期间同学们在玩耍,李杨便在苦练记忆项目,就连周末时间都被训练排得满满当当。

  说起记忆“秘诀”,李杨告诉记者,在生活中会留意各种各样的图形,在记忆时,通过将一个个无聊的数字、字母转换成固定的图像,再将图形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地点,方便迅速记忆。“比如一只老虎和一只蜥蜴,一只老虎咬着一只蜥蜴,就是梅花5和方片J。”李杨说道。

  “虽然背牌厉害,但我从不打牌。”李杨还告诉记者,学习记忆术最大的作用,是对学习方面的帮助,“别人需要两个小时记忆的东西,我的效率会是他们的三四倍。”

  68岁老人和8岁萌娃一起参赛

  当“过目成诵”、“倒背如流”等词不再形容一个人天赋聪颖,而是形容一个人对某种古老的记忆术运用的熟练程度,很多人也许难以置信。在脑力竞技场上的选手们,不分老幼,他们热爱挑战,比拼谁能记得最快、最多,不断突破着自己的极限。

  今年8岁的常宜初,还在上小学三年级,是此次比赛最小的一名参赛者。在比赛中,规定时间已经结束,但是不服输的小姑娘仍然在桌上继续找扑克牌。“我才学习记忆术一年不到,主要是觉得能够帮助我背书。这次比赛没有成功,但是等到下次比赛我一定会赢。”常宜初说道。

  今年68岁的杨得发,是此次比赛中老人组的唯一一名参赛者,而他学习记忆术也不过刚刚半个月。他告诉记者,之所以参加比赛是因为自己的孙子也在学习记忆术,自己本来是“陪练”,没想到孙子没能参加比赛,自己却成为年纪最大的参赛者了。

  杨得发告诉记者,他每天训练时间不长,一般两个小时左右。在这两个小时内,什么都不想,就努力去记这些数字,能记多少是多少。此次快速扑克比赛,杨得发虽然没有全部记住,但是也记住了28张牌。“第一次参赛有点紧张,平时最好成绩是30张,明年再战。”

  晨报星级记者 周坤 文/摄

  (责任编辑:沈秀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