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在我们脚下差不多七八米深的地方,隐藏着一条条“地下河流”——排水箱涵,它宽约3-6米,高约2-3米,是城市的排水设施。日前,蜀山区15条主要建设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地下老旧箱涵迎来首次集中“体检”。据了解,15条箱涵共21公里长,全面体检要花近2个月的时间。

  15条地下老旧箱涵首次集中“体检”

  9月8日起,蜀山区市政处正式启动了老旧地下箱涵的检测改造工作。“如果将城市比作人,小的排水管道是城市的毛细血管,箱涵则是城市的主动脉。”蜀山区市政和园林绿化管理中心道排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蜀山区辖区内共有官亭路、二里河、清二冲、清三冲等15条、总长约21公里的地下大型排水箱涵。

  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15条箱涵主要建设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宽度大都在3米以上,最宽达到了6米,高度在2-3米,最深位于地下七八米处。

  由于箱涵常年浸于水中或处于高湿度、弱腐蚀的环境中,运行环境恶劣,有的是砖石结构,有的是钢筋混凝土的,构件日渐老化,常规的管理养护很难从地面发现箱涵内部的病害,无法及时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一旦出现突发问题,将严重影响市民的安全出行,并引发城市局部内涝。

  为此,蜀山区请来专业检测人员对这些箱涵进行集中“体检”。“如此全面、专业的检测也是这些年来的首次。”

  2个月徒步检查21公里长“地下河”

  负责蜀山区15条地下箱涵结构检测的是合肥工大共达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安徽农业大学,就有一条长约5公里,起于龙河路、终于南淝河的官亭路箱涵从校园地下穿过。

  9月8日下午,在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西门不远处,记者看到专业检测人员打开了南北方向三个相邻的窨井盖。在靠南的两个井盖旁,工作人员打开鼓风机向内鼓风送氧。

  相关负责人介绍,官亭路箱涵虽然基本上是南北走向,但并不是笔直的。加之地下箱涵阴暗潮湿,还会有淤泥杂物,因此要完整细致地为这条5公里的箱涵做完“体检”,徒步至少需要两天时间才能完成。而且,这也是在天气状况良好的基础上,遇到阴天是不能下去的,“即使上游在下雨,来水也会危及检测人员的安全。”

  据介绍,按照计划,15条箱涵的结构检测工作将于今年10月底完成,后期将进行病害分析,预计明年2月启动施工招标,明年6月完成全部的病害维修加固。

  今后涉及箱涵施工可查阅数字化档案

  下一步,检测人员将在全线检测成果的基础上,详尽了解箱涵现状,分析病害危害程度、判别病害发展趋势,并提出维修改造方案。“同时,本次调查检测成果将纳入合肥市排水管网信息系统,建立数字化档案。”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后涉及到箱涵的设施维护以及周边施工,就可以参照这些准确的数据资料了。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后,我们还将安排专业机构每两年对排水箱涵进行功能性普查,每5年对箱涵进行结构安全检测,确保城市排水主动脉畅通。”

  晨报记者 王姗 通讯员 牛宏海 陈三虎

  (责任编辑:沈秀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