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拉板车卖菜到年销售超亿元

  刘国彦一家总是很忙碌。

  每天一大早,父子几人就先后来到公司。如今,公司年交易额超亿元,几个人忙得团团转。

  这个数字,对于30多年前的刘国彦来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可梦,就从他拉着板车走出阜阳市临泉县滑集镇家门的那一步,慢慢变成了现实——从走街串巷,到有了固定菜摊,到成立公司,再到成为南京蔬菜市场上的“龙头”。

  可他永远忘不了,一家人为吃饭发愁的日子,自己吹唢呐乞讨的窘境,走了两个多月到南京的艰辛。为此,致富后刘国彦帮助困难老乡,捐资助学,还为家乡发展出力……

  后来,他和三儿子刘勇都成了“全国优秀农民工”,他们把颍淮农民工的优秀品质带到远方。

  近日,在“2020新时代新徽商”活动中,媒体刊播了刘国彦的事迹。

刘勇(左一)和刘志刚(左二)查看蔬菜刘勇(左一)和刘志刚(左二)查看蔬菜

  曾拉板车换米,吹唢呐乞讨

  出生于阜阳市临泉县滑集镇朱刘村的刘国彦今年64岁,自幼丧父的他与母亲相依为命。直到1972年,16岁的刘国彦搭建起了三间土坯房,娘俩才结束在窝棚里生活的日子,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两年后,刘国彦成了家,和妻子先后生育了三个孩子,又收养了亲友家的一个女儿。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填饱肚子成了全家人唯一的念想。为了养家,刘国彦除了农闲时用板车拉着生姜到河南淮滨县换大米,年底还会带着唢呐到周边乡镇吹唱乞讨。

  “过年基本见不到我爸。”刘国彦的三儿子刘勇回忆,当时因为怕被人笑话,天不亮父亲就会外出,直到天黑才回家。

  这样的日子持续到1988年10月,刘国彦狠下心来,决定离家做点小生意。当时的他没想到的,自己这一走,命运迎来了转折点……

  拉着生姜和辣椒,走了近两个月到南京

  当时,刘国彦拉着整整一板车的生姜,赶了两天的路程来到亳州。将生姜销售一部分后,他又采购了一批干辣椒,拉着板车南行。

  刘国彦拉着生姜和辣椒边走边卖,干粮吃完了,就吹着唢呐要饭,夜里在路边披着薄被睡觉。经过近两个月的行程,他来到了南京。

  这是刘国彦第一次来到大城市,眼前的一切都对他来说充满了吸引力。

  一板车的生姜、辣椒很快卖完了,刘国彦没有回家,而是用卖来的钱买了辆二手自行车,在当地的蔬菜批发市场进蔬菜,走街串巷叫卖。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年底,他才骑着自行车从南京往家乡赶。

  刘勇清晰地记得,大年初一,兄弟姐妹几人看着邻居家全家团聚的欢快,充满了羡慕。直到夜里,全家人围在一起烤火时,大门被敲响了。

  刘勇打开门,夹着风雪一起涌进屋内的,是那个高大而熟悉的身影,“当时我们几个开心的眼泪都出来了!”

  “我爸足足在路上骑行了快两个星期,他就一个念头,要赶到家里跟家人一起过年。”将父亲带来的糖果放到口中那一刻,刘勇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全家携手开公司,年销售额超亿元

  南京之旅彻底打开了刘国彦的眼界,他开始长年留在南京,以卖菜为生。时间长了,他在南京郊区一个菜市场有了摊位。

  1994年底,刘国彦全家都来到南京,他的三个儿子都先后长大,成了父亲生意上的好帮手。

  一次,在白云亭农贸市场进货时,刘国彦的大儿子刘志刚注意到,做大宗批发生意赚钱多、来钱快。这让刘国彦一家意识到,单靠零散销售仅仅能维持日常生活,只有把生意做大才能改变人生。于是,刘国彦将郊区的生意转移到了白云亭农贸市场,从租赁的一个摊位做起,逐步站稳了脚跟。

  凭借逐步摸索出来的经验,刘国彦一家蔬菜批发量越来越大,经营的品种也不断扩大,逐步成为白云亭菜市场最大的经营户,连续多年被市场评为“市场年度十大营销组织”,经营额居十大营销组织之首。

  2009年1月,刘国彦成立了康润蔬菜有限公司,同年5月,公司搬迁至刚建成的华东地区最大蔬菜一级批发交易市场——南京众彩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不仅进行蔬菜经营,还发展设施蔬菜,年销售额超亿元。

  现在,康润公司通过与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苏省农科院合作,研究开发出来蔬菜新品种和栽培技术,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时间种植,延长了一些蔬菜的上市时间,保障了蔬菜的供给。目前,公司拥有14项技术专利,尤其是蔬菜育种、保鲜等方面,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帮助困难老乡

  生意越做越大,腰包鼓了,刘国彦并未忘记曾经困难的过往,每次遇到身处困难的群众尤其是阜阳老乡,他总会帮上一把。

  2007年,在白云亭市场卖菜的阜南人刘金亮(化名)患了尿毒症。刘国彦得知后,多次到医院看他,并带头和经营户为刘金亮捐款5.6万元,帮他渡过了难关。

  南京众彩市场经营公司副总经理虞国明说,刘金亮的事在市场传开后,商户们对刘国彦敬佩有加,“谁家遇到矛盾纠纷,大家都说,找老刘评理去。”

  2013年初,同在众彩市场卖菜的阜阳老乡樊冬冬(化名),患了胰腺肿瘤在上海住院,一个月花去医疗费20多万元。刘国彦得知后,带头捐款并在菜市场组织其他经营户捐款6万多元。

  此外,刘国彦一次在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中,听到有不少农村孩子因为家庭贫困上不起学。联想到自己当年困难的过往,刘国彦很受触动。2012年10月,他为南京农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捐款10万元,用于支持家庭贫困的农村大学生完成学业。

  刘国彦也不忘为家乡发展出力。2012年,他把江苏省农科院的专家请到老家滑集实地考察后,选定了适合家乡种植的包菜品种让群众试种,效果不错,后来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008年,刘国彦当选为“全国优秀农民工”和江苏省“优秀农民工”、南京市“优秀农民工”。2013年,他的三儿子刘勇又先后被评选为南京市“十佳农民工”、江苏省“十佳农民工”和南京市“优秀农民工”。

  来源:颍州晚报

  (责任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