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午,在巢湖和派河交界水域,两艘打捞船正在作业,船前两根长长的履带像两个大手臂,收拢住即将泛滥的水葫芦,送上岸来。目前,在打捞蓝藻等污染物、禁捕、禁养、严格执法、面源治理、智慧治湖等措施下,巢湖水质主要污染物指标明显改善。22日,江淮环保世纪行来到了巢湖。记者从巢湖管理局了解到,今年还将启动生态清淤试点,目前已完成招投标。

  在巢湖和派河的交界水域,两艘带着长长的“臂膀”的“小”船正缓缓前进,两个宽达35米的拦截臂,将所到之处的蓝藻及漂浮物全部收拢船舱之中。这就是今年在巢湖投放的“大水域蓝藻及漂浮物自动清理船”。据介绍,该打捞设备在蓝藻爆发期每条船一天能打捞1000吨藻浆,可过滤出50吨含水率90%以下的藻泥,结合独家高效絮凝技术,可以捕捉新鲜活藻,便于后续资源深度利用,并快速实现藻水分离,可以有效预防蓝藻水华,显著提升水质。

  经测算,以该型号船只的平均打捞能力,每船每天8小时工作,可打捞80万平方米,基本可以保证蓝藻爆发期不出现堆积、恶臭。目前,该船在巢湖投运两艘,明年计划投运20艘。

  “去年11月份,巢湖附近湿地首次迎来了‘鸟中大熊猫’东方白鹳,100多只停留补给,这种鸟对水质与生态要求很高。”在巢湖半岛国家湿地公园,负责人童曙光表示,目前仅他所在的湿地就已有鸟类56种。

  “巢湖湖区水质主要污染指标有较大改善。”巢湖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前9个月,全湖氨氮平均浓度与2015年相比,下降41.9%,全湖总磷平均浓度与2015年相比下降20.4%。

  “巢湖生态清淤可能是治理的关键性工作。”据介绍,2017年相关课题研究表明,巢湖湖底淤泥共约5.3亿立方,其中4.3亿立方受污染,受污染的淤泥中2600万立方为高风险淤泥。“今年年初在南淝河口尝试清淤后,水质好转。”巢湖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启动清淤试点,试点清理淤泥量158万方,目前已完成招投标。(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文/摄)

  (责任编辑 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