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日前正式印发,我省将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试验区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屏障建设先导区。重点打造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4条生态廊道。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超过31%,林木总蓄积量达到3.5亿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达到7000亿元,湿地保护率超过52%。

  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我省将加强自然保护地统一监管和林业资源安全巡护。开展跨区域联防巡护,运用无人机、视频监控、卫星监测等现代化手段,推进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源头保护网格化和信息化,实现林业资源安全巡护全覆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我省将坚持公众保护与专业保护、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常规性保护与抢救性保护、人工繁育与科学利用相结合,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种质资源、古树名木、天然林、公益林和重要湿地,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多样性。

  加快增绿,推进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我省方案提出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国土绿化,推进城乡绿化融合发展。推动区域林业生态整体提升,实施方案还提出,重点打造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4条生态廊道。皖江和淮河地区推进长江森林城市群、淮河森林城市群建设,加强沿江、沿淮湿地修复,实施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江淮分水岭地区聚焦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大力推进荒山荒坡和村庄绿化。皖北平原地区加快完善农田防护体系,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林多业融合发展。皖西大别山地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造森林生态安全屏障。皖南地区加大自然生态、古树名木和古村落保护力度,推进生态文化融合发展,建设新安江生态画廊。

  创新“用绿“补偿模式,实施方案提出,将完善市场化多元化森林生态补偿。逐步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探索建立跨区域森林和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我省还将创新林业发展支持保障机制,健全林业产权制度。完善承包林地“三权“分置制度,推进林业“三变“改革,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参与林权交易。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责任编辑 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