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果园来说,虫子是个很大的麻烦,大多数人会用各种杀虫药来消灭这些虫子。而在合肥一个果园,主人不仅不使用杀虫药,反而往里面投放更多的“虫子”。4月16日记者来到这个位于肥东的坤之鲜生态园,去感受“以虫治虫”的奇特。

  投放200万只瓢虫

  坤之鲜生态园占地500余亩,主要以栽种桃树和梨树为主。当天上午记者来到生态园,在少数树的叶子上看到了蚜虫。“蚜虫的繁殖能力很强,对叶子伤害很大。”生态园主人魏礼强介绍说,如果不加控制,一个星期这片果园就能被蚜虫毁掉。

  对于蚜虫,常见的防治手段就是杀虫药,而在此处,使用的却是另一种天然的“打虫药”。经过仔细观察,记者在树木上还看到了不少品种的瓢虫,正是这些瓢虫,在这片果园里取代了杀虫药,发挥着灭虫的功能。

  “瓢虫是蚜虫的自然天敌,我们就是用瓢虫来消灭蚜虫。” 魏礼强表示,自己2017年栽种这片果园,一直没有用过打虫药,而是用生物防治的方法,2018年投放了200万只瓢虫用以治虫,“效果很好,所以今年至今又投放了20万只瓢虫,同时还投放了大量的赤眼蜂,来消灭桃螟虫、食心虫等对果树有害的虫子。”

  魏礼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万瓢虫的价格大概在20万元左右,如果是同等规模的果园,用杀虫药大概花费在5万元左右。“除了成本是4-5倍,生物防治还会导致果实产量变少,果实的卖相也不如打药的好看。果实质量会很好,但是价格也就会偏高,不好卖。”魏礼强说,“就是希望能给人们提供纯绿色、完全没有农药残留的原生态水果。”

  魏礼强称,现在这方面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比如瓢虫等益虫的来源就很单一,“找了很多地方,只有湖南一家企业有售,而且品种也比较少。”魏礼强介绍说,果园是自己生态农业的“第一步”,今后还将布局蔬菜、粮食等产品的种植,到时还会坚持“生态种植”。

  “以虫治虫”见奇效

  其实魏礼强“以虫治虫”的做法,并不只适用于果园种植,在安徽防治林业虫害的工作中,类似的方法早已使用。据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统计,每年我省大约投放近千万只诸如花绒寄甲、肿腿蜂、赤眼蜂等“天敌昆虫”成虫及卵粒,用于防治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松毛虫等林业有害生物。

  经过多年研究,我省林业科研部门已经掌握肿腿蜂、周氏啮小蜂、花绒寄甲、赤眼蜂等天敌昆虫人工繁育技术,目前广泛使用并实现量产的还是肿腿蜂和花绒寄甲,曾在黄山、安庆等地林区大规模投放。投放昆虫会否造成生态灾难?目前我省采用的天敌昆虫大多是本土物种,只是人为扩大种群数量,不会成为新的生态灾难。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李萌/文 任逸玮/摄

  (责任编辑  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