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通报会现场  情况通报会现场

  中安在线 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从10月25日召开的安徽省党政代表团赴沪苏浙考察对接情况通报会上获悉,10月22日至24日,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领省党政代表团以“全面学习对接沪苏浙,携手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主题,主动赴沪苏浙开展学习考察和高质量对接合作。

  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共筑长三角绿色生态屏障、年内取消省际收费站……此次对接合作形成了一批实实在在的成果,聚焦国家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事项,签署了15项会谈纪要和合作协议。同时,带动了市县、开发区、企业与沪苏浙加快合作,据不完全统计,达成了118个合作事项,其中产业类5亿元以上合作项目79个,总投资接近1200亿元。

  共建提能力 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据悉,我省将与沪苏浙共同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推动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加强苏南、杭州、宁波温州、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作互动,支持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四城同创”推动产业和技术创新。

  联合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加快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优化,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文献、科技数据等科技资源合理流动与开放共享。签约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马鞍山成果转移转化基地等科技创新项目。

  共进抓产业 共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合作将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推动黄山等城市深度融入杭州都市圈,签署了杭州市与合肥市、上海徐汇区与阜阳市战略合作协议。

  同时,加强产业转移与承接合作,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继续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重点推动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区域合作,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进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

  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与沪苏浙共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和联盟。

  共保防污染 共筑长三角绿色生态屏障

  三省一市将以皖南—浙西—浙南山区为重点,共筑长三角绿色生态屏障。加快打造长江和淮河—洪泽湖生态走廊。实施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第三轮试点,与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意向书,共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开展长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推进建立淮河流域重点区域(洪泽湖)生态补偿机制。

  深入联动实施大气、水、土壤环境治理,统一固废危废防治标准,建立联防联治机制,完善危废产生申报、安全存储、转移处置的一体化标准和管理制度,防范二次污染和次生环境风险。

  共赢促联通 年内取消省际收费站

  签署了上海机场与安徽民航机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巩固提升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地位,优化提升合肥区域性航空枢纽功能,加快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

  推进区域港航一体化,强化宁波舟山港与芜湖港、马鞍山港、郑蒲港等沿江港口合作,加快推进淮河干流航道、芜申运河等航道建设,共同建设世界级港口群。

  加快推进省际轨道交通合作项目,推动北沿江、宁宣、宁扬宁马、宁滁蚌亳、杭临绩、黄山—金华等高铁项目前期工作,合力加快合宿新、宁淮铁路建设,推动宁滁、宁马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对接。

  提升省际公路通达能力,共同加快千岛湖—黄山等待贯通路段建设,推进宁马、合宁等高速公路扩建,年内取消省际收费站。

  共享便服务 探索推出“畅游长三角”“惠民一卡通”

  签署“名城名镇名村名山名湖名园名馆”国际精品线路框架协议、长江三角洲区域汽车运动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皖—沪森林湿地旅游康养业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口支持及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共建共享。

  支持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推出杭黄国际黄金旅游线等精品路线和特色产品、共同打造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整合区域内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互联互通的红色旅游线路,探索推出“畅游长三角”“惠民一卡通”等。

  加强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重点传染病联防联控,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联动,加快跨区域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逐步扩大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覆盖范围。

  进一步深化长三角地区放心消费环境建设合作,共同打响“满意消费长三角”品牌。强化劳动人事争议协同处理,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共享和联动惩戒机制。(记者汪乔 陈群)

  (责任编辑  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