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河干渠滁河干渠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这段时间,合肥降水比往年同期少了7到9成,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作为合肥的“大水缸”,也是连连“喊渴”。

  为了应对旱情,从10月20日开始,合肥市通过实施“江水西调”,每天有80万立方米的长江水经过172公里的“长跑”和38米的“跳高”,逆流而上注入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这也是省城居民首次喝上长江水。

  “江水西调” 省城居民首次喝上长江水

  据合肥市气象部门介绍,今年以来,合肥市降雨量为612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37%,位列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少。9月以来全市降雨量23毫米,偏少8成,大部分地区达重旱。

  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是合肥市民的两个“大水缸”,依靠其自产水早已不能满足城市供水需求,需常年从淠史杭灌区的淠河灌区上游佛子岭、磨子潭、响洪甸等水库引水进行补给。但与此同时,淠河灌区上游四大水库也因降雨偏少,其蓄水总量为2001年以来同期最少,后期向合肥城市供水补水十分有限。

 俯瞰双墩泵站 俯瞰双墩泵站

  面对内部蓄水不足、上游补水水源短缺这一严峻形势,合肥市水务局按照省水利厅和合肥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和沿线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原有水利工程,及时组织实施“江水西调”。

  据介绍,自10月20日起,通过位于和县的驷马山引江工程乌江站抽引长江水,经驷马山引江水道和滁河一、二、三级站及黄疃站提水进入滁河干渠,再通过滁河干渠上的管湾、众兴、双墩三座泵站提水,从滁河干渠大官塘泄洪闸进入大房郢水库。由连通管与董铺水库实现互联互通,为董铺、大房郢两大水库提供城市供水水源。此次调水工程全长172公里,引水流量10立方米/秒左右,日引水量80万立方米,使合肥市民在历史上首次喝上长江水。

  2014年6月,滁河干渠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建设,合肥“江水西调”项目正式动工,其中包括滁河干渠渠道拓宽整治工程、众兴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滁河干渠监控调度信息化系统工程。经过两年多施工建设,“江水西调”工程基本完工。由于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如果要想将长江水引入大房郢水库,需要多次用泵站提水,从驷马山第一站开始,长江水总共经历了八级泵站提水,足足抬高了38米,这才流进千家万户。

  “四水汇肥”保障省城城市用水

  10月31日,本网记者来到合肥市滁河分局双墩泵站,这里是提水的最后一站,滚滚江水“逆流而上”,声如雷鸣。水流通过节制闸,向西流入大房郢水库,为合肥市提供城市供水。

  合肥市滁河干渠管理分局双墩管理所所长陈庆斌介绍说,按照正常情况,水从五大水库而来,自西向东,流经双墩泵站,前往肥东。这个泵站主要承担了农业灌溉等日常生产生活用处。但是今年省城遭遇了罕见旱情,泵站自2017年建成后,首次发挥了倒提江水的功能。“正常农业灌溉的时候,泵站三口闸打开,水向东边流。现在泵站提水,三个闸门全部关闭,然后用水泵把水从下游往上游返。”

双墩泵站双墩泵站

  在泵站里,记者看到成堆的水草被从河里捞出。陈庆斌告诉记者,每次提水都会有相关人员进行水草打捞、沉淀等步骤,目前长江水经过水质检测,已经达到了地表II类水的标准,市民可以放心饮用。

  碧绿的长江水一路向西,沿着河道逆流而上,昔日灌溉渠道变成了省城吃水的“生命线”。在长丰县大官塘水库,原本河道中间新筑了一道堤坝,保证江水能全部补进大房郢水库。管理站负责人陈庆好告诉记者,这里每天可以往水库补水80万立方米,供给合肥市城市用水。

 图为双墩泵站提水现场 图为双墩泵站提水现场

  据介绍,合肥市现在每天用水在180万立方米左右,如果在夏季,日用水量要达到200万立方米,水量消耗十分惊人。为了保证城市用水,除了已经持续多年的大别山水和已完成的“江水西调”工程,另外我省的引江济淮工程正在实施,部分江水可作为备用水源供给合肥。同时,龙河口水库引水工程也正在规划建设中,通过埋设管道将水引入合肥,作为备用水源。这样四条供水通道汇聚一起,形成“四水汇肥”的格局。(记者 苏艺 史睿雯 郑强强)

  (责任编辑  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