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内考古大咖齐聚蚌埠 研讨禹会村遗址聚落考古新发现

  蚌埠新闻网讯(记者 何沛)今年,为响应“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重大项目的启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禹会村新发现的龙山文化城址进行了解剖发掘。考古发掘主要围绕城址东北角展开,获得了大批陶质、石质和骨质文物,发现了距今四千多年的龙山时代规模至少18万平方米的史前城址。10月29日,蚌埠禹会村遗址聚落考古新发现学术交流会在蚌埠召开,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从不同视角和不同观点给予禹会村遗址全新的解读。

  淮河流域地处黄河与长江之间,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曾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2006年对禹会村遗址进行勘察和钻探,于2007年到2011年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发掘,揭露面积近万平方米,获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遗址以各种具有鲜明祭祀特征的遗迹和遗物为主体,十分罕见,为解读淮河流域文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让《左传》所提到的“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有了考古支撑。禹会村遗址的发掘对了解淮河流域龙山时期的文化面貌,探讨大禹传说,揭开历史悬疑,提供了重要资料,对探讨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为禹会村遗址第一代发掘考古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吉怀说,从发掘到定位大禹文化在蚌埠,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学术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发现真正地将大禹文化从神坛上请了下来,变为了一个有血有肉实实在在的人物。此次蚌埠禹会村遗址聚落考古新发现学术交流会的召开,将全国专家聚集一堂,无论新发现的程度有多大,对弘扬大禹文化有着深刻的意义,它提高蚌埠文化知名度,对蚌埠文化产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我们的考古工作得到了‘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项目的支持,今年也是‘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项目启动之年。在前期考古工作中,我们已经得到了禹会村遗址可能存在城址的线索,今年开了两条探沟,这两条探沟分别将禹会村龙山文化城址的北城垣和东城垣都做了解剖。发掘的情况非常理想,基本上解决了城址的堆筑过程,以及在使用阶段如包含时代和各种人类生活信息的遗存。所以说,能够在十月这个收获的季节召开此次大会,对安徽考古队来说是一场完美收官之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队领队张东表示,考古发现是层出不穷的,不断会有新的发现,或者证实、或者推进、或者改观以往的认识,这次考古发现是极大地丰富了对禹会村遗址的获得信息。禹会村遗址,不单有祭祀活动场地,而且与这个祭祀场地整个城址的是结构密切相关的。

  “禹会村遗址发现的高规格的遗迹,以及来自四方的文化因素,可以证明它和‘禹会诸侯于涂山’有关。二里头遗址是夏朝中晚期,其文化因素来自于包括禹会村遗址在内的东方。这两个都是‘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项目的重要支撑遗址。以后,将继续对这两处遗址进行深入工作、组织开展研讨会,深入地揭示夏朝史实和当时的社会面貌。”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领队赵海涛说。

  在学术交流中,与会专家学者为推动禹会村遗址的深入发掘及研究提供宝贵的意见建议和学术支持,以此次学术交流会的召开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淮河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并以禹会村遗址这个淮河流域唯一的夏文化研究基地为依托,全面展开夏代早期文明研究的新篇章。

  来源:蚌埠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