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记者来到有“江淮硅谷”美誉的中科大先研院,在一千多平方米的大厅中,陈列着近百种安徽省优秀的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能说会道的机器人小曼、佳佳,生动演绎了合肥智能机器人研发的成果;科大讯飞展示的语音合成播报的《新闻联播》,将智能语音技术的发展体现得活灵活现。

  这样的创新故事,在芜湖、蚌埠也在不断上演。自2008年我省启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以来,尤其是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合芜蚌试验区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积极探索把创新落实到实实在在产业贡献上、落实到创造更多社会财富上,努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格局,初步探索走出一条以重点区域带动全省创新的发展之路。

  政策推动,创新环境日益优化

  “2015年,我公司当年的研发费用投入3436.89万元,占当年销售收入的5.88%;2014年这个数字是2565.89万元,占比4.5%。从今年的发展势头来看,投入还要再增加,比例还要再提高。 ”近日,安徽昊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荣胜向记者展示了一份报表,介绍企业如何加大创新投入的情况。他告诉记者,昊方机电之所以大手笔投入研发,主要得益于合芜蚌多项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好政策。

  从2008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在合芜蚌全面实施升级创新型产业、培育创新型企业、集聚创新人才、建设创新载体、建设创新平台和优化创新环境“六大工程”。近年来,随着创新型省份建设“1+6+2”配套政策的出台,合芜蚌企业享受了更多对于创新的支持。

  为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我省组建了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公司,参股设立总规模81.5亿元的3只子基金;建立首期6只、总规模6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建立区域性企业股权托管与交易市场,开展贷款担保、专利质押贷款、科技保险等试点,初步构建起集产业投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融资担保和上市融资等为一体的梯度金融服务体系。据统计,随着国家赋予合芜蚌的股权激励等11项重大政策的落实,500多家企业列入股权与分红激励试点、110家企业完成试点,国家确定的两家科技成果“三权”管理改革试点单位已完成22项成果处置。

  今年6月,合芜蚌正式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肩负打造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政策先行区、高端人才与“双创”结合的重要平台以及新产业新业态集聚带的重任,再次迎来加速崛起的重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