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安徽高院“聚焦文化引领‘一盘棋’ 赋能基层善治‘新境界’”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推出“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典型案例,作为第四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典型案例发布,集中展示人民法庭推动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作出的新贡献。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聚焦文化引领‘一盘棋’赋能基层善治‘新境界’”案例入选。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聚焦文化引领“一盘棋”赋能基层善治“新境界”

  案例点评:安徽高院积极探索以安徽法院特色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法治文化、传统文化、创新文化,引领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善治善为新路径,有效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法庭发展、基层治理的“硬支撑”。

7月21日,安徽高院召开全省中级法院院长座谈会暨全省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 7月21日,安徽高院召开全省中级法院院长座谈会暨全省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

  近年来,安徽高院高度重视“以文化人、以文兴庭、以文促治”,高站位、一体化推动法院文化与法庭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探索以安徽法院特色先进文化引领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善治善为新路径,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全省法院推动“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和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

  9月28日,安徽高院举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喜迎党的二十大书画摄影展,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董开军致辞并宣布开幕

  以红色文化固本,强化“政治建庭”

  聚焦金寨革命博物馆、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淮北濉溪县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坚持从人民司法红色传统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法庭发展注入“红色动力”。打造“红色文化+党建”“红色文化+审判”“红色文化+队建”等工作机制,明确“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助发展”工作思路;紧紧牵住政治引领这个“牛鼻子”,擦亮政治本色,永葆为民底色,立起人民法庭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大局的“先锋旗”;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熏陶作用,组织干警实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铸牢信仰之魂、淬炼忠诚之心、夯实守正之基。在红色文化的浸润领航中,安徽法院涌现出了许多“红色法庭”,如位于有“一镇十六将,独秀大别山”美誉的皖西重镇——独山镇的独山苏维埃革命法庭,历史上诞生了中共“环境保护第一法”,2017年法庭旧址被确定为安徽法院首个红色教育基地,至今已接待前来接受红色教育干警5000余人次。

独山苏维埃革命法庭独山苏维埃革命法庭

  以法治文化铸魂,抓牢“主责主业”

望江县人民法院长岭法庭审理“私自捕虾溺亡案”庭审现场望江县人民法院长岭法庭审理“私自捕虾溺亡案”庭审现场

  聚焦六安皋陶文化、合肥包公文化、阜阳管仲文化等法治文化,坚持将其植根人民法庭审判沃土,凝聚公正司法为民的强大动力。牢固树立人民法庭“以办案论英雄”的鲜明导向。2018年至今年8月份,全省364个人民法庭共审结案件882972件,占同期全省基层法院结案数的18.02%。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执法办案,充分发挥司法的教育、评价、指引、规范功能。望江县人民法院长岭法庭审理的“私自捕虾溺亡案”,依法驳回原告无理诉求,拒绝“和稀泥”判决,厘清是非、立场鲜明,产生良好社会反响。大力弘扬“法庭英模”精神,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安徽高院不断挖掘、培树、弘扬人民法庭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涌现出了“百姓心中的好法官”“全国模范法官”明光市潘集村法庭原庭长刘学讲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

  在安徽高院举办的安徽法院英模事迹报告会上,全国模范法官刘学讲作个人事迹报告

  以传统文化聚力,推进“多元解纷”

桐城市人民法院孔城法庭法官在六尺巷调解工作室调解一起案件桐城市人民法院孔城法庭法官在六尺巷调解工作室调解一起案件

  聚焦“六尺巷”“孝”“乡贤”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优秀文化,推动各地法院深挖“徽风皖韵”文化内涵,厚植“无讼”理念,打造出一系列特色调解品牌,构成“枫桥经验”安徽版。“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桐城法院从六尺巷文化汲取智慧,创新推出“六尺巷调解工作法”,成为典型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桐城法院孔城法庭作为“六尺巷调解工作法”的发源地和重要实践基地,推进“六尺巷调解工作室”进入辖区39个村(社区),并逐步实现了桐城市226个村(社区)全覆盖,80%以上的矛盾化解于诉前。濉溪县人民法院百善法庭依托传统习俗,在当地茶馆创设“和谐茶室”调解室这一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品牌,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2000余起纠纷,赢得“南有六尺巷,北有一碗茶”的美誉。

  濉溪县人民法院百善法庭法官和特邀调解员在“和谐茶室”调解一起案件

  以创新文化赋能,提升“三治”水平

  聚焦“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凤阳县小岗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 “小岗精神”,激活创新“活水源头”,指导人民法庭大力推进基层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画好共治“同心圆”。夯实“自治强基”。天长市人民法院秦栏法庭构建“四长”联调机制,聘请商会会长、河(湖)长、农业合作社社长、林长对口参与调解,将矛盾吸附、化解在当地。强化“法治保障”。为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六安法院在山区、库区法庭全覆盖配备了22台移动背包法庭,通过一个直立不足半米的拉杆箱,实现巡回审判“数字化”,在全国属于首创,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批示肯定,要求全国推广。推动“德治教化”。黟县人民法院古民居法庭打造“作退一步想”徽文化司法辐射工程,促进徽文化精髓融入家规家训、村规民约、行业规约,让谦和礼让文化蔚然成风,不断推动社会风气向善向上向好。(记者 孟一凡)

黟县人民法院古民居法庭法官用“作退一步想”工作法成功化解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黟县人民法院古民居法庭法官用“作退一步想”工作法成功化解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

  来源: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凌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