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包河区大圩镇:镇村融合 提升集成服务效能

  坚持高标准,解决群众困难事

  随着整村推进和重点项目征迁建设需要,大圩镇所辖15个村约2.7万群众集中搬迁至金葡萄家园小区,居住由分散转变为集中,社会治理方式、政务服务创新亟需根据群众现实需求转变,特别是群众去村、镇办事。因为最远的村委会与小区相距7公里,群众办事常常需要先前往村委会,再折返镇政府,一个来回最远的需要1个多小时,有的甚至可能一天的时间都耗在往返路上。环节多、层级多,群众办事很不方便。

  为解决群众办事空间距离远、花费时间长、办事部门多的难题,将群众的需求与政府职能转变、政务效能的提升、营商环境的优化结合起来,大圩镇将镇村相关部门行政职能集中一起,探索创新镇村一体化办公新模式。

  大圩镇在实地调研上海、杭州等地政务服务成功经验基础上,等高对接长三角先发地区政务服务成功经验,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高标准建设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2021年2月24日,大圩镇为民服务中心启动运行,成为安徽首家镇村融合便民服务大厅。

  服务大厅设立综合服务窗口8个,服务覆盖医保、养老、营业执照、退役军人管理等近30项办理事项,卫计办、退役军人服务站、社保所、城市管理等部门,提供门头审批、社保缴纳、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等业务的咨询、受理等“一窗办理集成”服务,15个村和直接面向群众的6个部门集中办公,解决群众“多头跑”问题。

  紧抓“跑一次”,推进流程再优化

  围绕“全省首家”打造标准化流程。“一站式便民服务”并不少见,但一般是指同级政府的多个部门集中办公提供便民服务。像大圩镇这样镇、村两级政府融合办公,集成服务的,在安徽还是第一家。经过精心梳理,大圩镇确定全镇106个事项纳入“一窗办理集成服务”清单,推行“全科窗口”模式,通过前台窗口无差别受理,后台分类审核,综合窗口出件,按照企业和群众“一站办成事”“一窗办多事”的要求,以线下“跑一次”为衡量标准,精简办事环节、要件和时限;同时着力推进前台“一窗受理”与后台“分头办理”一体融合、大厅集中服务与镇村入户办理一体融合,打造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流程。

  着眼与时俱进推出智能化应用。大圩镇在镇村融合集成服务中,还积极推动智能化应用,不仅在大厅设置了智能排队叫号机,为群众提供便捷,而且在服务大厅设置了大屏幕,对受理的办件总数、来访人数、群众满意度等项目实行动态管理,让群众一目了然。同时开发建设一体化“一窗综合受理信息化平台”,实体窗口与网上办事一体融合,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全力打造线上线下功能互补、深度融合、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新体系。在此平台下,有些需要村主任签字的手续,直接在电子设备中通过0A系统就能完成,村主任本人不需要到现场,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服务大厅中摆放的社保服务自助一体机等自助设备,更为群众网上办事提供了便捷。

  聚焦增效能,提升群众满意度

  为适应一岗多职的要求,要对窗口服务人员进行严格把关,大圩镇从各村选调了一批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服务人员进入大厅窗口,同时加强窗口人员思想政治教育,以及OA系统、办事流程等日常办公技能培训,打造一支素质高、本领强、办事牢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提升办公服务效率。

大圩镇召开“圩实先锋”年轻干部座谈会

  大圩镇不仅依托宣传栏、广播、微信、抖音等进行全方位、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群众通过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进行事项申报和审批;而且进一步优化办事指南,为群众呈现清晰、易理解、实用性强的办事指引,让群众在线上、线下、自助办事时看得懂、学得会,增强获得感。

  服务水平如何提高,群众监督也是关键。大圩镇不仅把窗口“无否决权”服务机制与一次告知、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机制紧密结合,强化制度的约束力;而且健全完善“好差评”制度,把评判权交给群众,对“差”评比较集中的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并与年终绩效考核相挂钩。同时高度重视群众投诉,畅通投诉渠道,对正当的投诉意见限期整改,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政务服务既“能办”又“好办”。既“合法”又“高效”。大圩镇为民服务中心的建成投入使用,群众办事距离由最远7000米缩短至70米,“线下+线上”流程的优化,使群众办事由“多头跑”转为“一窗通办”,群众办理事项时间平均缩短一半左右。截至目前,为民服务大厅累计办理各类事项1.5万件,全镇“最多跑一次”事项率100%,“不见面审批”事项率86%,为民服务事项切实既“能办”又“好办”,高效便捷。2021年,大圩镇因此成为“全省第一批乡镇政府服务能力示范点建设单位”。

  政务服务中心是政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大圩镇始终把群众的办事体验作为衡量标准,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将群众“被动服务”转为“评价主角”,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截至目前,为民服务大厅群众满意度达98%。不少群众特别是一些行动不便的群众和老人,大大减少了办事跑路的次数,心里非常开心。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从7000米到70米,缩短的不仅仅是空间距离,更是政府与群众的“心灵距离”。

包河区召开“一改两为”工作推进会

  镇村一体化办公新模式的实行,还纵深推进了村社融合。依托全省数字乡村建设载体,借助镇村融合办公体系的支持,大圩镇进一步整合智慧社区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对机动车、电瓶车乱停放进行报警,对垃圾分类进行温馨提示,对流动人员、独居老人和出租房进行有效管理······不断完善可视化系统,嵌入政务服务平台,聚力提升村社融合。2.7万大圩群众既可白天下田干活,又可享受市民生活,成为城区市民羡慕的“都市新宠”。

  政务服务,贵在为民、重在便民、实在利民。大圩镇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正是通过镇村融合的创新探索,让群众用最少的时间,走最少的路,花最少的精力,用最少的成本,办好自己要办的事情。也给了人们不少启示。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改革者进,创新者强。接下来的工作中,还要对标先进、创新进取,真心真情为群众办实事,为企业优环境。向创新要动能要后劲,以省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创建为契机,紧扣“放管服”改革重点精准发力,依托“一改两为”会议精神,推行“极简”审批,强化“极优”服务,开展“极准”监管,构筑营商环境第一竞争力。

  以规范服务为宗旨。便民服务,贵在规范服务。要完善事前告知制度,对办事群众实行一次性告知,对服务范围内的事项要做到“四公开”,即办理事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申报资料公开、承诺时限公开,明明白白办事。同时,要始终将为群众提供便利作为服务的抓手,找准便民服务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改变原来的管理模式,让窗口工作更加人性化、规范化、合理化,切实提升群众服务体验“指数”。

  以创新探索为目标。大圩镇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开展全省镇村融合办公创新之举,引起了包括人民网、安徽日报、中安在线等媒体的关注,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正在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为民、便民、利民服务方法,创造便民服务的“大圩经验”。同时,要以这一创新之举为起点,利用大圩镇处于城乡接合部的地理位置,结合当下国家的城乡融合发展决策,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探索之路,最终形成城乡间相互渗透、互促互利的共生循环体系,着力打造标准化、智能化、便民化省级“便民服务”综合标准化服务新模式。

  来源: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 胡天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