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秋稻米香古村——皖北乡村振兴一线见闻

  深秋的皖北平原,秋收秋种基本结束,有些地里的青青麦苗已经露了头。但当记者11月2日走进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镇头村,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秋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11月2日,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镇头村,村民驾驶收割机收割水稻。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11月2日,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镇头村,村民驾驶收割机收割水稻。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收割机在金黄色的稻田里穿梭,运粮车等候在田头,把收获的稻谷一车车运出去晾晒。收割完的地块里,三三两两的村民捡拾落下的稻穗,尽量不让辛苦种出来的粮食浪费。

  皖北多是旱地,主粮种植以小麦、玉米等为主,种植水稻的地方并不多。

  “我们种的是夹沟香稻米,很有名气。”镇头村党总支书记孔聪自豪地介绍,夹沟香稻米素有“一家煮饭十家香,十家煮饭香满庄”的美誉。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镇头村的稻田陆续迎来丰收(11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镇头村的稻田陆续迎来丰收(11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

  镇头村是千年古村,三面环山,依托特别的山泉水水源和土壤条件,成就了独一无二的香稻米。

  56岁的梅后军是村里种水稻的“老把式”,也是“土专家”,村民们有种植方面的问题都会请教他。说起夹沟香稻米的故事,梅后军如数家珍。

  “我们的祖辈都种过香稻米,这个米最大的特点就是香,做饭煮粥都好吃。”梅后军说,夹沟香稻米参加过不少农业领域的博览会、交易会,屡屡获奖。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镇头村稻田里的水稻(11月2日摄)。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镇头村稻田里的水稻(11月2日摄)。

  “我们村前段时间入选了安徽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就是因为我们有夹沟香稻米。”孔聪说,以前都是一家一户小规模种植,效益一般,现在“集体+农户”搞规模化种植,既增加了农民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大幅度提高,为乡村振兴打下基础。

  种粮大户李志升今年种了100多亩夹沟香稻米。“以前种一点主要是自己吃,现在不一样,名气打出来了,加上政府扶持,种地也能挣钱。村里还有人搞电商,在网上卖米,效益就更好了。”李志升说,现在夹沟香稻米不愁销,不少人慕名前来买米。

  “每年市场行情不一样,今年1斤卖20多元没问题。”孔聪算了一笔账,1亩地能产出三四百斤大米,刨除人工、机械等各类成本,1亩地还能挣3000多元,“今年村集体流转了200亩地种香稻米,光这一项,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能超过60万元。”

11月2日,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镇头村,村民将收割的水稻装车。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11月2日,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镇头村,村民将收割的水稻装车。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据孔聪介绍,香稻米集中收获后,晾晒场地的选择还存在一定困难。目前,村里已在考虑解决这一问题,计划在2023年建设一个集烘干、加工、包装等为一体的工厂。“到时候,夹沟香稻米的效益会更好,也会有更多村民受益。”孔聪说。(记者陈尚营、徐欣涛)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凌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