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急诊室一天收到两例热射病患者

  7月13日上午11时许,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送来一名患者,送到医院时已经死亡,初步判断是高温作业中暑诱发的心血管疾病猝死。“今年中暑患者,与往年同比明显增加。”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刘泽岩介绍,12日该院急诊一天内收治了两名热射病患者。刘泽岩提醒,户外劳作或运动,要避开高温时段,避免不必要的出行,适量补充水分,尤其是含有盐分和矿物质的水。

  6月中旬就开始出现中暑患者

  连日来,我国正经历今年以来范围最广的一次高温过程,多地出现了中暑甚至热射病病例。在合肥地区,自6月中旬以来,35度以上高温天气持续数十天,记者了解到,近期我省多家医院也陆续收到了中暑患者。

  “自6月中旬以来,医院急诊已经收治了50多名中暑患者。”刘泽岩介绍,这个数字与往年相比,明显增多。且中暑患者出现得早,“以前多出现在七八月份,今年6月中旬就有中暑患者被送来。”

  中暑是指在暑热天气、湿度大以及无风的环境条件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通常将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日)射病。而其中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较高。

  一天内两例热射病患者很少见

  12日,安医大二附院收治了两名热射病患者,“一天内,接诊两名热射病患者的情况,并不多见。”刘泽岩介绍,两名患者送医时间都是12日下午,送医时体温均已超40℃,意识不清,情况危急。

  患者谢阿姨59岁,是一名环卫工人,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作业,忽然出现高热、昏迷,送到医院急救,进行了插管治疗,上了呼吸机。70岁的患者马老先生,当日并非高温作业,但是据家人介绍,中午时分老先生户外溜达活动了一圈,忽然高热,意识不清,被紧急送医。目前二人均在重症监护室治疗。

  热射病为中暑最严重的一种情况,据介绍,患者往往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开始时大量出汗,然后出现“无汗”,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暑神经系统症状,死亡率较高。约5%病例发生急性肾衰竭,可有轻、中度弥散性凝血,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高温高湿环境下尤其要注意

  “这两天,我们收治了两名热射病患者,发病时的环境都比较有代表性。”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俊介绍,这两名患者均60岁左右,其中一名患者早起做豆腐,虽然是室内,但是湿度大、温度高,患者凌晨4点起床做豆腐,持续工作到上午9时,发病昏迷送医。

  另一名患者,发病时正在绿化带修剪作业。两位患者送医时均体温超过40℃,属重度中暑(热射病),所幸发现及时,送医及时,目前在生命体征平稳,均已撤离呼吸机。刘俊介绍,由于得到及时救治,两位患者没有出现明显凝血功能障碍,肝脏器官情况较好,没有严重损伤。

  “高温、高湿环境下,尤其要警惕热射病。”刘俊介绍,热射病可以理解为,在通风条件不好的环境中,人体产热大于散热,体温调节机制严重失衡所致。

  除受环境影响外,个体的身体状况也会影响到调节机制,即使是在室内,一些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或者皮肤有大面积烧伤、大面积伤疤的人群,散热功能也会下降。

  高温时的运动不提倡“突破极限”

  近日,福州19岁男孩运动后猛喝冰水去世的消息,被大量转载,惋惜的同时也给很多人以警惕。高考结束后,19岁男孩坚持天天打篮球,流一身汗后再喝一瓶冰饮料。日前再次运动后喝完冰饮料,5分钟后胸闷胸痛,最后被确诊为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

  现在健身、运动比较受年轻人欢迎,本来是为了健康的健身运动,如果方式不科学,很可能危急健康。“高温运动时,大量喝冰水,会引起人体血压下降,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极易造成心脏、脾肾等损伤,严重时引发猝死。”刘泽岩介绍,运动后补水,以常温为宜,大量饮用白开水也不科学,最好是含有盐分和矿物质的水,或者苏打水、运动饮料等。

  刘泽岩建议,夏季运动也要注意时间,打球、健身时,避开高温时段,一旦有头晕、胸闷、大汗等不适时,及时休息,及时补水,“量力而行,不提倡突破极限。”

  老人的“不热”其实“不可信”

  “中暑的主要人群有三大类。”刘泽岩介绍,70%以上的中暑患者为建筑工人、环卫、交警等户外工作者,其次是热衷运动的年轻人,而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群也是中暑高发人群之一。

  13日,安医大二附院急诊送来一名患者,约60岁的工厂工人,送到医院时已经死亡,初步判断是高温作业中暑诱发的心血管疾病猝死。据介绍,患者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当日在高温环境下工作近2个小时,忽然呕吐,送到医务室紧急处理时已昏迷,送到医院时已死亡。

  “有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一定要注意防暑,中暑会诱发脑出血、心梗等,后果很严重。”刘泽岩提醒,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很多老年人,为了省钱,不舍得开空调。主观上不想增加孩子负担,客观上皮肤对温度感知已不灵敏,会说“不热”,其实他的体温调节机制和耐受力已经下降,“不热”的时候一样会中暑。且老人中暑会诱发其他疾病,更危险。

  刘泽岩建议,有老人的家庭,注意监测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度通风和使用空调等制冷设备。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空调风直吹或温度调得过低,温度以26℃-27℃为宜,饮食宜清淡,保证睡眠充足。

  过去一周,我省周边的浙江、河南等多地连续有中暑患者送医,多人确诊热射病并已有死亡病例。根据天气预报,未来数天,我省大部分地区将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局地可达38-40℃。

  刘泽岩提醒,户外工作者要提高防暑意识,及时补水、防晒、避暑,户外作业避开中午12时-14时,一旦有不适立即停止作业,或直接前往医院,用人单位也应提高保障意识,提供防暑用品。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章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