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二十而冠,包河正青春!

  20年前的那个春天,

  伴随着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时代序幕的拉开,

  一个孩子呱呱坠地,

  他的名字叫“包河区”。

  他脱胎于郊区,

  依临于巢湖,

  从此,

  开启了城湖共生、

  万象更新的历史新纪元。

  从阡陌纵横的郊野起步,

  今天,

  当年的小毛孩已成长为一位鲜衣怒马的少年,

  迎来了自己的弱冠之礼。

  回首20年,

  少年的成长着实令人惊叹!

  下面小包带你一起见识下这个少年开挂的人生……

  金寨路高架今昔

  南北一号高架南一环立交桥今昔

  包河大道今昔

  滨湖会展中心今昔

  巢湖岸线今昔

  南淝河右岸码头公园今昔

  以上摄影:郑成功 孙军 贾超玲

  由“郊”入“城”

  时钟拨回20年前的春天。2002年3月6日,曾经创造过辉煌业绩的郊区圆满地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一个拥有5个乡镇、3个街道,230.7平方公里,33.4万人口的包河区正式诞生!   

  △ 2002年3月6日,合肥市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成立合肥市包河区,合肥市郊区成为历史。  刘兵生  摄

  呱呱坠地的包河,“家底”并不丰厚: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区域内90%以上都是农村;南二环以南,连条像样的主干道都没有。

  向难而行。包河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举全区之力在四个城区中率先组建工业区,组建50支专业小分队,分区域、有重点地驻外招商;以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投入1.6亿元国债和自筹资金建成包河大道,全面启动主干道路建设……工业强区战略确定后,包河迅速迈开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2005年,包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第一个“百亿元”,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7.3亿元,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4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03元。

  合肥主城东南一隅,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城区历史性地跨越为全省“第一城区”。

  △ 蓝天白云,气象万千    刘庆桥摄

  向南生长

  2006年11月15日,美丹路与飞龙路交口,滨湖新区第一根桩基在此打下。 

  △ 滨湖新区打下第一根桩基

  从此,庐州之南,巢湖之滨,城水相逢,风云际会。

  从此,我们脚踩泥,披星戴月,挥汗造城。

  向南而行。包河人踌躇满志、激情满怀。

  包河,成功实现了从合肥“东南一隅”到“安徽中心”的嬗变。如今,这里科创、行政、金融、商贸、会展、生态等要素资源富集,成为大湖名城的靓丽封面!

  △ 滨湖新区 叶玉庭 摄

  滨湖兴,则包河兴。

  2013年,包河首次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63位,成为安徽唯一入选的城区。此后,这一成绩不断被刷新: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052亿元,成为全省首个“千亿城区”。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00亿元,全国百强区位次升至第39位,区域影响力愈发彰显。

  筑梦“三区”

  沿着徽州大道驱车前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28家省级以上金融总部、金融研发机构等鳞次栉比分布两边。而在不远处的安徽创新馆内,每天都有一批科技成果在这里交易。

  △ 安徽创新馆 叶玉庭 摄

  把创新当使命,抓创新像拼命。在包河,转型动能迭代升级,创新如同澎湃引擎,赋能城区高质量发展。安徽创新馆、安徽科技大市场、文化产权交易所、云谷创新园等投入运营……创新,如同一个强劲“基因”,注入包河。据统计,包河区科技创新能力位列全国城区第31位、安徽省第1位,汇聚了院士工作站5家、院士68人,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32个,聚集各类人才超过17万人,获评“安徽省人才强区”。拥有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中科大国金院、合工大智能研究院等重点产学研平台16个,全区亿元以上项目中,科技类项目占比达到49%。

  △ 合工大智能研究院

  2022新春伊始,包河发出加快打造现代金融和文化创意发展示范区、科技成果交流交易转化应用示范区、城湖共生绿色引领示范区建设最强动员令。站在新起点,我们锚定新航向,正以先锋姿态,书写新梦想。

  幸福花开

  2008年1月26日,瑞雪纷飞映滨湖。全省第一个高层回迁小区——滨湖家园正式交付:在持续4天的抽签过程中,“新家,排场!”住惯了茅草屋的农民,第一次乘坐电梯打开自己的家门,在这里欢度春节,每个人的脸上都堆满了笑容。

  △ 2008年滨湖家园首批回迁居民

  为百姓幸福“添砖”,包河未曾失言。2021年,全区建成交付安置房项目8个,总面积167万平方米,安置群众近2万人,创下历年之最。

  △ 沪上人家 叶玉庭摄

  幸福是什么?幸福,源自生活环境的改善。

  2014年4月12日,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揭牌,开创了人工林成功晋升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先河。那一刻,无人能够想象,这一片鸟语花香、水清林美的观光之所,在2002年前曾是乱草荒滩、污水横流的另一番景象。从退耕还林到国家级森林公园,包河人用自己的双手再次证明了,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

  现在,全区公园游园总量达到9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至14.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5.8%,城园一体的生态格局跃然呈现。

  幸福是什么?幸福,源自生活节奏的跳跃。

  2003年5月1日,凝聚着包河人民智慧和汗水的包河大道正式通车。这条长13.6公里、宽45米的景观大道穿城而过,直通巢湖之滨。

  2014年11月12号,合肥高铁南站正式开通运营,合肥真正进入“高铁新时代”。“从包河出发,给我30分钟,带你尽览安徽之美”不再是一句口号。

  △ 合肥南站首发列车启航   张端摄

  今天的包河区,高铁、地铁、高架、高速、港口交相互应,合肥变大了,我们,距离更“近”了。

  幸福,不止于此。20年间,包河在衣、食、住、行、学等各个领域同步发力,真正成为一个“近者悦,远者来”的城区;20年间,包河区常住人口增加至122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到约62736元。

  △ 滨湖晨曦  王斌摄

  2022年的春天,正迈着轻快的脚步款款而来,脚下这片土地散发着青春和活力。

  芳华正茂的包河,正带着无限魅力与期待,走向未来。

  来源:安徽第一城区包河区

  (责任编辑 陈素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