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份答卷 刷新合肥“气质”

  今年夏天以来,很多细心的合肥滨湖新区居民发现,往年令人掩鼻的蓝藻异味没有了。而合肥市生态环境局的最新数据也印证了这一变化:今年巢湖首次出现蓝藻时间较去年同期推迟56天,发生次数减少78.3%,累计面积减少84.4%,藻密度下降58.9%,基本做到巢湖蓝藻无异味。

  巢湖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空气质量保持“双降一升”前所未有,水污染防治考核连年进位前所未有,突出环境问题有效解决前所未有……五年来,合肥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生了历史性转折、全局性变化,交出了一份不负重托的“合肥答卷”。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不断积聚的污染负荷远超出了巢湖自身的承载能力,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九五”期间被列为全国重点防治的“三河三湖”之一。

  痛定思痛,痛下决心,合肥把巢湖综合治理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发展任务、重大民生工程,打出了一套巢湖综合治理组合拳。成立高规格的议事协调机构,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担任巢湖总湖长,压实各级责任、调动各方资源。重新修订《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研究出台《巢湖综合治理绿色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巢湖治理的顶层设计。投入360亿元实施了一大批治污项目和生态修复工程,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25座、处理规模292万吨/日,新增环湖建湿地6.2万亩。

  “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闻到变化。”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贾良清介绍,与2011年相比,2020年巢湖全湖、西半湖水质类别由Ⅴ类改善为Ⅳ类,东半湖保持Ⅳ类,全湖主要污染物总磷浓度下降37.1%,湖区水质创有监测数据以来的最好记录。与此同时,合肥市连续7年PM2.5和PM10平均浓度实现“双下降”,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城市“颜值”不断刷新、合肥“气质”明显提升,市民蓝天幸福感切实增强。

  “大型湖泊污染防治是世界性难题。巢湖综合治理没有立竿见影的办法,没有可以照搬照抄的经验,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合肥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环湖办主任高斌友表示,巢湖综合治理正在从“一湖之治”向“流域治理”转变、从“污染防治”向“生态修复”转变。下一步,合肥市将聚力打造生态、人文、创新、发展、民生“五大名片”,实施碧水、安澜 、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富民共享“五大工程”,着力把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名片。(李海玥)

  (责任编辑 陈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