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五年来,亳州市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式,推行“一村一警”工作,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村警”天天见面 百姓乐享平安

  “很多年没听说社区发生盗窃的事了,出现一些矛盾、纠纷也不用打110了,直接找村警就把矛盾化解了,现在感觉安全感满满的。”谈到近年来自己感受最深的变化,蒙城县庄周街道王桥社区居民牛春雷这样说。

  平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基本要求。近年来,亳州市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式,推行“一村一警”工作,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交出了一份精彩的“平安成绩单”。

  辅警赵丽娜到牛春雷店里走访

  村警来了,安全感更强了

  今年39岁的牛春雷是蒙城县庄周街道王桥社区一名个体户,主要经营电动自行车。做个体户17年,以前他最怕的就是店内进小偷,进来的货都不敢放在店门口,就怕还没来得及搬到店里,就被盗了。

  “以前顺手牵羊得多,被偷走一辆电动车,我这好多天都算白干了。”牛春雷说,他多年前就在店外安装了摄像头,“这样遇到小偷也可以给民警提供线索,方便快速找到窃贼。”

  但是随着几年前社区村警的到来,牛春雷的安全感大大增强。

  牛春雷指着店门外粘贴的“警民联系牌”告诉记者:“这就是我们的村警,叫赵丽娜,这上面有她的电话,24小时开机,随打随通。她经常在社区巡逻,天天都能看见她。”

  牛春雷说,虽然赵丽娜是名女警,但她穿着那身帅气的警服走在街上,对犯罪分子来说就是一种震慑。

  社区居民遇到矛盾、纠纷都不打110了,直接拨打赵丽娜的电话。牛春雷说,前几天晚上,一名男子到他店里购买电动车,因其喝醉了酒,两人发生了口角。牛春雷给赵丽娜打去了电话,很快,赵丽娜到达现场,联系到了这名男子的家人,其家人赶到了解情况后,向牛春雷道了歉,将男子带回了家。

  “以前遇到这种事,只能报警,说实话我们也不想因为这点事浪费警力,而且报警的话,处理起来也有很多繁琐的程序,但是遇到‘酒晕子’,不报警又不知道怎么办。现在好了,有村警帮我们解决纠纷,高效、便民。”牛春雷说。

  警力下沉,助力平安建设

  9月15日上午,王桥社区辅警赵丽娜拿着走访日志对街边商户进行走访。今年5月,她开始担任王桥社区辅警,同时她还是当地社区的工作人员。

  “过去我们这里是民警进驻到社区,现在实行社区干部兼任村辅警,借助社区和派出所的‘特殊’身份,既参与街道社区综治部门的工作,又开展治安业务工作,相辅相成。”赵丽娜说,因为自己就是社区的居民,与这里的居民乡里乡亲,调解居民之间的邻里矛盾等,她有着更大的优势。

  “以前居民一有事就打110,现在他们知道我是这里的辅警了,遇到矛盾、纠纷都直接找我。”赵丽娜说。

  刚入职时,赵丽娜挨家挨户像递名片似的向居民发放警民联系卡,并作了自我介绍,还在一些年迈的老人家中,一些人流量较大的街头粘贴了“警民联系牌”,上面标注了村警的姓名、职责、联系电话,还印上了照片。

  赵丽娜说,村警除了要当好治安防范的组织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情报信息的采集员外,还要做好法律政策的宣传员。“我们近期宣传的重点是防范电信诈骗、消防安全知识。”赵丽娜说,很多居民称他们是公安机关的“千里眼、顺风耳”、老百姓的“和事佬”。

  担当作为,打造“平安亳州”

  从2013年底,亳州市确定蒙城县公安局为试点单位开展“一村一警”包村联系试点工作,农村地区每一个村都有一名民警驻村或包村。2014年6月,亳州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此项工作,目前,全市三县两区均实现了“一村一警”全覆盖。

  今年是全市公安基础建设年,为助力乡村振兴、维护农村社会安全稳定,亳州市开始进行农村警务室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了1256个警务室,推动“一村一警”工作提档升级。如今在我市,“有困难找村警”的理念已日渐深入人心。

  国以安为宁,业以安为兴,民以安为乐。亳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亳州市公安部门将全面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完善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公安派出所警务工作与“邻长制”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深度融合,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推动平安亳州建设,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曾莹莹)

  来源: 亳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 石振南)